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表现即血管内膜下有脂质等沉积形成,形成原因包括随年龄增长血管退行性变、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分类有稳定和不稳定斑块,危害是可能致颈动脉狭窄影响脑供血引发严重后果,检查常用超声等影像学,不同人群中老年是高发需定期检查,男性风险较高要注意生活方式,有基础疾病者要控基础病并管生活方式。
一、定义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表现,指在颈动脉血管内膜下有脂质、炎性细胞等沉积形成的斑块样结构,是血管壁发生病变的一种体现。
二、形成原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发生脂质等物质沉积形成斑块,一般40岁以上人群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逐渐升高。
2.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风险。
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脂食物会使血液中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升高,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
缺乏运动:身体代谢减缓,脂质代谢异常,利于斑块形成。
3.基础疾病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壁更易受到脂质等物质侵袭,促进斑块形成。
高血脂: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升高,易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增加颈动脉斑块发生几率。
三、分类
1.稳定斑块:斑块表面纤维帽较厚,内部脂质核心较小,相对不易破裂,引发血栓的风险较低,但仍需关注其对血管狭窄的影响。
2.不稳定斑块:斑块表面纤维帽较薄,内部脂质核心较大,容易破裂,破裂后会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进而导致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升高。
四、危害
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颈动脉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轻者可能出现头晕等脑供血不足症状,重者可引发脑梗死,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五、检查方法
常用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清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大小、形态、位置等情况,是筛查颈动脉斑块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另外,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影像学检查也可更精准地评估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等情况。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年龄方面:老年人群是颈动脉斑块高发人群,需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关注斑块变化,同时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性别方面:一般男性相对女性在相同危险因素下可能有更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男性应尤其注意戒烟限酒、控制血脂血压等。
3.有基础疾病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是颈动脉斑块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除了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外,更要严格管理生活方式,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