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发病机制为过敏原进体后免疫系统产特异性IgE,再次接触时促肥大细胞等释组胺等炎症介质致鼻黏膜炎性反应,症状有阵发性喷嚏等主要及眼痒等伴随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过敏原检测、鼻内镜检查,分为与花粉相关的季节性和由常年过敏原引起的常年性,危险因素含遗传和环境因素,儿童需避过敏原等,成年人群要注意工作环境防护,过敏史人群需监测调整生活方式及时就医防并发症。
一、定义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属于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当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进入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过敏原并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鼻黏膜中的肥大细胞等效应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效应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进而引发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一系列炎性反应。
三、症状表现
1.主要症状:阵发性喷嚏(多为连续3个及以上)、大量清水样涕、鼻痒、鼻塞,症状可因接触过敏原发作。
2.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眼痒、流泪、咽部不适等眼部及咽喉部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睡眠、生活质量及日常活动。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症状发作规律及与过敏原接触的关系等。
2.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通过皮肤点刺过敏原提取物,观察皮肤反应判断是否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等。
3.鼻内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等炎性表现。
五、分类
1.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与花粉等季节性过敏原接触相关,症状发作呈季节性,常见于花粉传播季节。
2.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由常年存在的过敏原(如尘螨、真菌等)引起,症状常年或季节性交替出现但无明显季节性高峰。
六、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个体患病风险较高。
2.环境因素:长期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毛、霉菌等过敏原是重要诱因;居住环境潮湿、卫生状况差等也可能增加发病几率。
七、不同人群影响及应对
儿童: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宠物接触等;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防护及必要干预。
成年人群:需关注工作环境中过敏原暴露情况,如某些职业环境接触特定过敏原时需做好防护措施;若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过敏病史人群:应定期监测过敏原变化,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评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症状加重及引发其他并发症(如鼻窦炎、鼻息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