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是鼓膜出现破损或孔洞起传递声波等作用,成因有外伤性(耳部受外力撞击、不当挖耳等)和炎性(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等),分类外伤性多有明确外伤史、穿孔形态不规则等,炎性继发于中耳感染、穿孔多在紧张部等,症状有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鸣,儿童需防耳部外伤和积极治中耳炎,成年人要避耳部外伤和规范治耳部感染,出现耳部不适需及时就诊,单纯外伤性小穿孔无感染可保持耳道清洁干燥,其他情况遵医嘱治疗。
鼓膜穿孔是指鼓膜出现破损或孔洞,鼓膜是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的一层薄而透明的膜,起到传递声波、保护中耳结构的重要作用,当各种因素导致其完整性被破坏时即形成鼓膜穿孔。
常见成因
外伤性因素
耳部受到外力撞击,例如头部受伤、掌击耳部、爆震(如鞭炮爆炸)等,均可能致使鼓膜破裂穿孔。儿童在玩耍时若将异物塞入耳道或被他人意外撞击耳部,也易引发外伤性鼓膜穿孔。
不当挖耳操作,如用力过猛或使用尖锐器具挖耳,可能直接损伤鼓膜造成穿孔。
炎性因素
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感染严重时,炎症可侵蚀鼓膜,导致鼓膜穿孔,儿童由于中耳结构特点及免疫力相对较低,此类炎性鼓膜穿孔较为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后炎症蔓延至中耳易引发相关病变。
分类情况
外伤性鼓膜穿孔
多有明确的外伤史,穿孔形态常不规则,大小不一,穿孔边缘多较锐利,若为单纯外伤性穿孔且无感染等并发症,部分可自行愈合。
炎性鼓膜穿孔
常继发于中耳感染性疾病,穿孔多位于鼓膜紧张部,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等,炎症未控制时穿孔可能持续不愈或反复出现。
主要症状表现
耳部疼痛:外伤性穿孔时多突然出现耳部剧痛;炎性穿孔时早期可能有耳部胀痛,随着穿孔形成疼痛可能有所缓解,但会伴随耳部其他不适。
听力下降:由于鼓膜是声波传导的重要结构,穿孔后声波传导受影响,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儿童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等。
耳鸣:部分患者会感觉耳内有嗡嗡声、鸣声等异常声响。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
儿童活泼好动,耳部外伤风险较高,如玩耍时易发生耳部撞击等情况。家长需留意儿童耳部状况,避免儿童将异物塞入耳道,若儿童出现耳痛、听力异常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患急性中耳炎时需积极治疗,防止炎症迁延导致鼓膜穿孔。
成年人群
成年人若有爆震、不当挖耳等情况需警惕鼓膜穿孔,日常应注意保护耳部,避免耳部受外伤。若患有耳部感染性疾病,要遵循医嘱规范治疗,防止感染累及鼓膜引发穿孔。
就医及处理原则
当出现耳部相关不适怀疑鼓膜穿孔时,需及时就诊,医生会通过耳内镜等检查明确鼓膜情况。对于单纯外伤性小穿孔且无感染的,需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进水,部分可自行愈合;对于炎性鼓膜穿孔或外伤性较大穿孔等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控制感染等,但具体治疗需遵循专业医生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