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包天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使子女患地包天概率较高;不良口腔习惯中,吮指超3岁仍存在及口呼吸会增加风险;乳牙期局部障碍如乳牙早失或滞留会引发;疾病因素里,内分泌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会影响颌骨发育致地包天,需针对各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
不良口腔习惯
1.吮指习惯:儿童长期存在吮指习惯,尤其是拇指吮指。在吮指过程中,会对下颌的发育产生影响,导致下颌过度前伸,上颌受到限制,从而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增加地包天形成的风险。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儿童偶尔吮指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3岁以后仍然存在较强烈的吮指习惯,就需要引起重视。家长应及时引导儿童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可通过心理引导、给予替代物品等方式帮助儿童改掉吮指习惯,以预防地包天的发生。
2.口呼吸习惯:长期用口呼吸会使得上颌骨发育受到影响。因为正常情况下,鼻腔的呼吸方式有助于上颌骨的正常发育,而口呼吸时,空气不能经过鼻腔的充分调节,会影响上颌的形态和牙齿的排列。例如,长期口呼吸可能导致上颌骨狭窄、前牙突出等问题,进而引发地包天。引起口呼吸的原因可能有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等,对于存在口呼吸习惯的儿童,需要及时就医,治疗相关的鼻腔疾病,纠正口呼吸习惯,以保障上颌骨的正常发育。
乳牙期局部障碍
1.乳牙早失:乳牙如果因为龋齿等原因过早缺失,会导致邻牙向缺牙间隙倾斜,进而引起恒牙萌出的位置异常,可能造成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紊乱,增加地包天形成的可能性。当乳牙过早缺失后,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制作间隙保持器,以维持缺牙间隙的宽度,保证恒牙能够正常萌出,避免出现牙齿排列不齐和地包天等问题。
2.乳牙滞留:乳牙到了替换时间却没有正常脱落,而恒牙已经从另一侧萌出,就会导致恒牙的萌出位置异常,出现下颌牙齿位于上颌牙齿前方的情况,从而形成地包天。一旦发现乳牙滞留,应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为恒牙的正常萌出提供足够的空间,引导恒牙回到正常的位置,防止地包天的进一步发展。
疾病因素
1.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可能会影响颌骨的发育。例如,垂体功能亢进导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能会引起颌骨过度生长,从而增加地包天的发生风险。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也可能对颌面部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牙齿和颌骨的发育异常,引发地包天。对于患有内分泌疾病的儿童,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密切关注口腔颌面的发育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地包天问题。
2.呼吸系统疾病:如前文提到的腺样体肥大,会导致儿童长期张口呼吸,进而影响颌面部的发育,增加地包天的发生几率。另外,慢性扁桃体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通过影响呼吸方式和面部肌肉的功能,间接导致颌骨发育异常,引发地包天。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应及时进行治疗,改善呼吸状况,从而降低地包天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