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的检查方法包括直肠指检、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直肠指检可初步发现约70%的直肠癌,适用于不同人群;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粪便微量血液辅助排查病变,需连续多次检测;结肠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40岁以上高危人群宜定期进行,检查前需肠道准备;影像学检查中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直肠壁结构等评估分期,无法耐受结肠镜者可作辅助;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了解有无肝转移等远处转移情况,儿童非必要慎选CT。
一、直肠指检
1.操作及意义:直肠指检是检查直肠癌非常重要的初步方法,约70%的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检查时医生戴上手套,将手指伸入患者直肠内,可触摸到直肠内是否有肿块、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适用,比如长期久坐、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直肠指检能较早发现直肠病变。对于有肠道不适症状(如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的人群,直肠指检是必做的初步检查项目。
二、粪便隐血试验
1.原理及应用:粪便隐血试验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的检查。如果肠道内有肿瘤等病变,可能会导致肠道出血,血液混入粪便中,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出来。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进行该检查,对于有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直肠癌线索;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也可通过此检查辅助排查直肠病变。一般需要连续多次检测,因为偶尔一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能受饮食等因素干扰。
三、结肠镜检查
1.检查过程及优势: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癌的金标准。医生将结肠镜从肛门插入,经直肠到达结肠,可直接观察肠道内的情况,能发现直肠及结肠内的病变,如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还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直肠癌高危因素(如家族遗传、长期肠道炎症等)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不同性别在检查时并无特殊差异,但男性和女性的肠道解剖结构基本相似,不影响结肠镜检查的进行。在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如服用泻药清空肠道,以保证检查视野清晰。
四、影像学检查
1.盆腔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清晰地显示直肠壁的结构、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范围等情况,有助于评估直肠癌的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对于一些无法耐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MRI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女性在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避免经期等特殊情况对检查结果的可能影响,但这并非绝对禁忌,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检查时间。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检查可以了解直肠癌有无肝转移等远处转移情况,对于判断肿瘤的分期和制定治疗计划有帮助。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进行,不过儿童由于身体对辐射较为敏感,非必要情况应谨慎选择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