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是睡眠或清醒状态下上下牙齿不自主摩擦或紧咬的现象分夜磨牙和昼磨牙可能因心理因素长期压力焦虑紧张等、咬合因素牙齿咬合不协调、全身因素如肠道寄生虫感染等、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影响及生活方式因素过量饮含咖啡因饮品等引发不同人群中儿童因换牙期等、青少年因学业社交压力等、成年人因工作生活压力等、老年人因牙齿磨损等有特点长期磨牙可致牙齿问题、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影响睡眠质量等可通过心理调节、改善咬合、健康生活方式、排查全身因素来预防与应对。
一、定义
磨牙是指睡眠或清醒状态下上下牙齿不自主发生摩擦或紧咬的现象,分为睡眠中磨牙(夜磨牙)和清醒时磨牙(昼磨牙)。
二、可能原因
(一)心理因素
长期压力、焦虑、紧张等情绪状态可引发磨牙,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其大脑神经调节失衡,易导致咀嚼肌不自主收缩而出现磨牙。
(二)咬合因素
牙齿咬合不协调是常见原因,例如牙齿缺失、龋齿、牙齿过长等情况,会使咀嚼肌协调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磨牙。
(三)全身因素
1.肠道寄生虫感染:虽近年关于其与磨牙的相关性存在争议,但仍有研究提示肠道寄生虫代谢产物等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引发磨牙;2.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机体代谢异常可干扰神经系统调节,增加磨牙发生风险;3.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神经系统调控异常,易出现磨牙现象。
(四)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等机制诱发磨牙。
(五)生活方式因素
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茶、可乐等)、大量吸烟、睡前剧烈运动等,可刺激神经系统,增加磨牙发生几率。
三、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
换牙期牙齿不适、营养不均衡、心理因素(如幼儿园适应问题)等可导致磨牙。需关注儿童口腔发育情况及心理状态,及时排查可能影响口腔健康的因素。
(二)青少年
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心理因素,以及牙齿咬合发育变化,易引发磨牙,应重视心理调节及口腔健康维护。
(三)成年人
多与工作生活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相关,需注意缓解压力,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四)老年人
可能与牙齿磨损、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等有关,需关注口腔健康及神经系统状况。
四、危害
长期磨牙可导致牙齿磨损、牙本质敏感、牙髓炎等牙齿问题;还可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出现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同时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日间疲劳、头痛等不适。
五、预防与应对
(一)心理调节
通过放松训练、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焦虑,保持心理状态平稳。
(二)改善咬合
及时治疗龋齿、修复缺失牙、调整咬合等,以恢复正常的牙齿咬合关系。
(三)健康生活方式
避免睡前饮用含咖啡因饮品及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
(四)全身因素排查
对于怀疑有全身因素导致磨牙的人群,需及时就医排查内分泌、神经系统等疾病,针对性处理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