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典型症状为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且可放射、一般止痛药物难缓解的疼痛,创口血凝块异常、有腐败坏死物质和恶臭;诊断依据包括拔牙史及临床检查发现符合疼痛和创口异常表现;需与拔牙后正常疼痛鉴别,正常疼痛轻且渐减、血凝块正常无恶臭,还需与牙槽脓肿鉴别,牙槽脓肿有牙齿原有病史、患牙有叩痛松动等,牙龈有红肿隆起且可挤出脓液,干槽症是拔牙创口问题。
一、干槽症的典型症状表现
(一)疼痛特点
拔牙后数天(通常在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的止痛药物难以缓解。这种疼痛与拔牙后正常的轻微疼痛不同,正常拔牙后疼痛会逐渐减轻,而干槽症的疼痛是突然出现且呈进行性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干槽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拔牙后正常愈合的患者,其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放射性的剧烈疼痛。
(二)创口情况
拔牙创口内的血凝块存在异常,正常拔牙后创口内的血凝块应该是完整的,起到保护创口、促进愈合的作用。而干槽症患者的创口血凝块可能会脱落、变小或者变得污秽,牙槽骨暴露,创口周围的牙龈组织可能会有红肿表现。通过口腔检查可以发现,创口内有腐败坏死的物质,伴有明显的恶臭气味。
二、干槽症的诊断依据
(一)病史依据
有拔牙史,尤其是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后,发生干槽症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拔牙后都有可能发生干槽症,但一般来说,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更易出现。例如,对于有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史的患者,在拔牙后出现上述疼痛和创口异常表现时,需要高度怀疑干槽症。对于儿童患者,拔牙后也需密切观察创口情况,因为儿童的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等因素可能影响创口愈合,增加干槽症发生风险;对于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拔牙后,由于身体激素等变化可能影响创口愈合,也需留意是否出现干槽症相关表现。
(二)临床检查依据
医生通过详细的口腔检查来确诊干槽症。除了观察创口的血凝块情况、牙龈红肿情况、有无恶臭等,还可以结合患者的疼痛表现来综合判断。一般来说,符合上述疼痛特点和创口异常表现的患者,基本可以诊断为干槽症。但需要注意与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相鉴别,比如拔牙后感染的其他类型等,但干槽症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来区分。
三、干槽症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一)与拔牙后正常疼痛的鉴别
拔牙后正常疼痛通常在拔牙后1-2天内出现,疼痛程度较轻,呈逐渐减轻的趋势,创口内血凝块正常,无恶臭气味。而干槽症的疼痛在拔牙后2-3天出现,疼痛剧烈且呈进行性加重,创口内血凝块异常、有恶臭等,这是两者主要的鉴别点。
(二)与牙槽脓肿的鉴别
牙槽脓肿一般有牙齿的病史,如龋齿、牙髓炎等病史,脓肿部位的牙齿有明显的叩痛、松动等表现,口腔检查可见患牙对应的牙龈部位有红肿隆起,挤压有脓液流出,而干槽症主要是拔牙创口的问题,牙齿本身一般无明显的原有疾病表现,创口的表现是干槽症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