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可依临床症状初步判断,早期往往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中晚期因受累血管不同表现各异且部分人群症状不典型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实验室检查可通过血脂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提示风险)、血糖检测(糖尿病患者需关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升高需重视)辅助评估,影像学检查有超声(颈动脉超声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等)、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血管形态)、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但有创)明确诊断,不同人群中老年人需定期检查,有基础疾病者要严格监测控制基础病,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需改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一、观察临床症状初步判断
动脉硬化早期往往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中晚期因受累血管不同表现各异。例如,脑血管动脉硬化可能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心血管动脉硬化可表现为活动后胸痛、胸闷、心悸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硬化可致下肢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乏力,休息后缓解)等。需注意部分人群(如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通过实验室检查辅助评估
1.血脂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若LDL-C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一般成年人LDL-C理想值<2.6mmol/L,高危人群<1.8mmol/L),提示动脉硬化风险增加;同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异常也需关注。
2.血糖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评估。
3.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若该指标升高需引起重视。
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是常用筛查方法,可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评估动脉硬化程度,正常IMT一般<0.9mm,IMT增厚(≥1.0mm)提示早期动脉硬化;还可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易脱落导致栓塞。
2.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脑动脉、外周动脉等血管的形态,发现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等病变,为诊断提供直观依据。
3.动脉造影:是诊断动脉硬化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及病变范围,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提示高度怀疑或需介入治疗时选择。
四、不同人群需重点关注的要点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发生率升高,需定期进行上述检查项目,关注血管健康状况。
有基础疾病人群: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易损伤血管内皮;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加速血管病变;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异常是动脉硬化重要诱因,此类人群应更严格监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者,动脉硬化风险显著高于生活方式健康者,需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