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具遗传倾向家族有过敏史易使个体成易感人群,环境过敏原分吸入性的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及食入性的牛奶等食物,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异物,B淋巴细胞产特异性抗体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症状,儿童因免疫不完善等发生率高,成人长期处污染等环境或有过敏史易发,有过敏病史者再接触易复发加重需重视防护。
一、遗传因素影响
过敏性鼻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过敏史(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个体携带相关过敏基因的概率会显著增加,使得机体对过敏原的易感性高于常人,遗传因素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中起到了基础的易患性作用,即遗传决定了个体更易成为过敏性鼻炎的易感人群。
二、环境过敏原接触
(一)吸入性过敏原
1.花粉: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致敏花粉,春季常见杨絮、柳絮等,秋季蒿草花粉是常见过敏原,花粉可通过空气传播,被过敏体质者吸入后引发鼻黏膜免疫反应。
2.尘螨:主要存在于室内灰尘、被褥、地毯、沙发等处,其排泄物等成分可成为过敏原,长期接触尘螨易诱发过敏性鼻炎。
3.真菌孢子:在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易滋生,如浴室、地下室等,真菌孢子被吸入后可刺激鼻黏膜引发炎症。
4.动物皮屑:宠物(如猫、狗等)的毛发、皮屑中含有的蛋白质等成分可成为过敏原,接触后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二)食入性过敏原
某些食物也可成为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过敏体质者食用后,过敏原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可引发全身性或局部的过敏反应,其中鼻黏膜也可能受累出现相关症状。
三、免疫系统反应机制
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个体接触上述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异物”,体内的B淋巴细胞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如IgE),IgE与鼻黏膜中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结合在细胞上的IgE结合,促使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引起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亢进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进而导致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
四、不同人群的相关影响
(一)儿童群体
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过敏原的接触反应更敏感,且儿童可能更易接触到室内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同时生活中活动范围相对局限,接触特定花粉等过敏原的机会相对集中,因此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需特别注意避免儿童长期处于过敏原暴露环境中。
(二)成年人群
成年后若长期处于污染环境、频繁接触新的过敏原(如更换工作环境接触新的粉尘等)或本身过敏体质未改变,仍可能因接触过敏原引发过敏性鼻炎,且成年后生活方式相对稳定,若既往有过敏史,需持续注意规避过敏原以减少发作。
(三)有过敏病史人群
既往有过敏性鼻炎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者,机体处于相对敏感的过敏状态,再次接触相同或类似过敏原时,更容易激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过敏性鼻炎复发或症状加重,需格外重视过敏原的防护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