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相关检查包括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胃镜可直接观察并取组织活检,40岁以上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做;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关,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等,有相关症状等人群可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可辅助评估胃黏膜状态筛查风险;上消化道造影对不能耐受胃镜者是替代,但检出早期胃癌敏感性稍低,不愿做胃镜者可选。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喜好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服用祛泡剂等进行肠道准备,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多数人可耐受。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若有疑似胃部疾病相关严重症状且经评估有必要时才考虑进行胃镜检查,需由专业医生权衡利弊后操作。
幽门螺杆菌检测
检测方法及意义: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患者口服含有标记尿素的试剂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若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进行规范治疗,因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例如,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患胃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未感染人群,及时检测并治疗幽门螺杆菌对胃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有消化不良症状、胃癌家族史、胃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情况的人群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前需停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一段时间,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特殊人群如孕妇等进行检测时需遵循医生指导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检测原理及价值:胃蛋白酶原由胃黏膜主细胞分泌,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与胃黏膜病变相关。通过检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及其比值,可以辅助评估胃黏膜状态,筛查胃癌风险。例如,当胃黏膜发生萎缩等病变时,胃蛋白酶原水平会出现相应变化,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作为胃癌早期筛查的初筛指标之一,若结果异常则需进一步进行胃镜等检查。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无症状的胃癌高危人群初筛。一般无特殊严格的空腹等要求,但不同检测方法可能有细微差异,需遵循检测机构的具体要求。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检测时需告知医生相关情况,由医生综合判断检测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检查方式及特点:上消化道造影是让患者口服造影剂,然后通过X线检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形态、蠕动等情况。虽然其对早期胃癌的检出敏感性相对胃镜稍低,但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人群是一种替代选择。例如,可发现一些较大的病变或有异常轮廓、充盈缺损等情况的病灶,但对于微小病变可能容易漏诊。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合于不愿接受胃镜检查、对胃镜检查有恐惧心理的人群。检查前需禁食禁水一段时间,患者需按照医生要求服用造影剂。特殊人群如孕妇等进行检查时需严格评估X线辐射对胎儿的影响,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