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炎性病变,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牙齿外伤、重度磨损;分类有可复性(受轻刺激暂炎、刺激除可恢复)和不可复性(含急性剧痛、夜间加重等,慢性有长期冷热痛等);症状为可复性遇冷热短暂痛,不可复性急性自发痛等;诊断靠症状评估、口腔检查、牙髓活力测试;治疗可复性用间接盖髓术保存活髓,不可复性需根管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要早防龋、谨慎治疗,孕妇选对妊娠影响小的局部治疗,老年人需控基础病后治疗。
一、定义
牙髓炎是指牙髓组织发生的炎性病变,牙髓是包含神经、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当受到细菌感染、外伤等因素影响时,牙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二、病因
1.细菌感染:是最主要病因,如深龋时,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侵入牙髓,引发炎症。常见致龋菌有变形链球菌等。
2.牙齿外伤:牙齿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时,可能导致牙髓组织受损,进而引发炎症。
3.重度磨损:长期的重度磨损使牙本质暴露,外界刺激可传导至牙髓,引起牙髓炎症。
三、分类
1.可复性牙髓炎:牙髓组织受到轻度刺激时呈现的暂时性炎症状态,去除刺激后,牙髓功能可恢复正常。
2.不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起病急,疼痛剧烈,有自发痛、夜间痛加重、疼痛放射等特点,疼痛不能定位。
慢性牙髓炎:病程长,症状相对缓和,可有长期冷热刺激痛、咬合不适等表现,多由急性牙髓炎转变而来或慢性起病。
四、症状
1.可复性牙髓炎:遇冷热刺激时出现短暂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2.不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剧烈自发痛,疼痛呈阵发性,夜间痛加重,疼痛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患者难以定位疼痛牙齿。
慢性牙髓炎:长期冷热刺激痛,有时有轻微咬合不适,可伴有轻度叩痛。
五、诊断
1.症状评估:依据患者自述的疼痛特点、发作规律等。
2.口腔检查:通过探诊发现龋洞、牙齿外伤等病变部位,有时可见牙髓暴露等情况。
3.牙髓活力测试:如冷诊、热诊等,可辅助判断牙髓活力状态,帮助诊断牙髓炎及区分可复性与不可复性牙髓炎。
六、治疗原则
1.可复性牙髓炎:以保存活髓为主,常采用间接盖髓术,隔绝外界刺激,促进牙髓修复。
2.不可复性牙髓炎:多需去除病变牙髓,进行根管治疗,包括开髓引流缓解疼痛、清理感染牙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步骤,以消除牙髓炎症,保存患牙。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易患龋,需早期预防龋齿,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早晚刷牙、减少甜食摄入等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儿童患牙髓炎时,应及时就诊,因儿童牙髓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治疗需谨慎操作,尽量保留患牙健康结构。
2.孕妇:孕妇患牙髓炎时,治疗需谨慎选择时机和方法,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对妊娠影响小的局部治疗,就诊时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制定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全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牙髓炎前需控制好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确保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