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活动时出现呼吸费力休息可缓解且随病情进展活动耐量渐降)、夜间阵发性(入睡后憋气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与迷走神经张力增等因素有关)、端坐呼吸(病情较重需采取端坐或半卧位减轻,因重力使部分血液转移及膈肌下移改善呼吸);乏力因心输出量降低致组织灌注不足使骨骼肌供血供氧减少致患者疲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体液潴留表现为水肿多从低垂部位开始呈凹陷性重者有胸水腹水,体重短期内快速增加常提示体液潴留;不同人群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儿童婴儿期有喂养困难等学龄期有活动后气短等,特殊病史人群有基础心脏疾病者出现相关症状需警惕心衰复发或加重。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心力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表现为活动时出现呼吸费力,休息后可缓解,随病情进展,活动耐量逐渐下降。例如,患者从事轻体力活动(如快走)时即出现气短,而病情加重后,从事轻度活动(如穿衣、洗漱)也会引发呼吸困难。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取坐位,呼吸深快。多于夜间发作,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且小支气管收缩、肺通气减少,以及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有关。
3.端坐呼吸:病情较重患者需采取端坐位甚至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因坐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转移至下半身,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同时膈肌下移使胸腔容积增大,改善呼吸。
二、乏力
由于心输出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供氧减少,患者常感到疲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老年人可能表现为日常活动能力减退,如原本能快速上下楼梯,患病后只能缓慢行走甚至需依赖轮椅;儿童心力衰竭时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因体力不足影响进食及活动。
三、体液潴留相关症状
1.水肿:多从低垂部位开始,表现为下肢凹陷性水肿,晨起时较轻,下午或傍晚加重。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严重者可伴有胸水(表现为胸闷、气短)、腹水(表现为腹胀、腹部膨隆)。例如,患者双下肢脚踝处按压后出现凹陷,数秒后不恢复,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蔓延至小腿、大腿甚至全身。
2.体重增加:短期内体重快速增加常提示体液潴留,是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的重要监测指标。如患者在未改变饮食和活动量的情况下,1-2天内体重增加1-2kg,需警惕心力衰竭加重。
四、不同人群特点
1.老年人:心力衰竭症状可能不典型,常以乏力、活动耐量下降为主要表现,易被忽视或误判为衰老相关表现。需关注老年人静息时的呼吸频率、有无下肢水肿等情况,及时识别心力衰竭。
2.儿童:婴儿期心力衰竭可表现为喂养困难(吸吮时疲劳、多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查体可见肝脏肿大;学龄期儿童可能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水肿等,需结合病史及心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3.特殊病史人群: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的患者,出现上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时,更应警惕心力衰竭复发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评估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