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有色素痣(由痣细胞组成,与遗传和紫外线有关,各年龄段可现)和皮脂腺痣(出生或婴儿期发生,头面部黄色至棕褐色斑块,先天性因素致);恶性有基底细胞癌(最常见脸部恶性肿瘤,中老年人多见,与长期紫外线照射相关)、鳞状细胞癌(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与多种致癌因素有关)、恶性黑色素瘤(高度恶性,中老年人多见,近年年轻人增加,与多种因素有关,起源于色素痣恶变可能)。
一、良性脸部肿瘤
1.色素痣
特征: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可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等。色素痣大小不一,颜色可为棕色、黑色、蓝色等,可发生于脸部任何部位,一般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紫外线照射等有关,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易发生色素痣的体质,而紫外线照射会促进痣细胞的增殖和色素合成。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出现,儿童时期可能开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数量可能有所变化,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中长期暴露于日光下的人群患色素痣的风险相对较高。
2.皮脂腺痣
特征:是由皮脂腺构成的一种错构瘤,多于出生时或婴儿期发生,好发于头面部,表现为黄色至棕褐色的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通常单发,随着年龄增长,皮脂腺痣会逐渐增厚、增大,质地变硬。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皮脂腺等组织的异常分化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对其影响不大,主要是先天性因素导致。
二、恶性脸部肿瘤
1.基底细胞癌
特征:是最常见的脸部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好发于脸部曝光部位,如鼻侧、颊部、前额等。初期常表现为小结节,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质地较硬,可缓慢生长,逐渐形成溃疡,溃疡边缘卷起,呈珍珠样外观。其发生与长期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紫外线可损伤皮肤细胞的DNA,导致基底细胞发生恶变,有长期日光暴露史的人群患病风险高,不同年龄中老年人多见,男性相对女性更易患。
2.鳞状细胞癌
特征:常发生于慢性溃疡、烧伤瘢痕、放射性皮炎等病变基础上,也可发生于正常皮肤。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脸部暴露部位,如头皮、面部、下唇等。初期为红色硬结,逐渐发展为疣状或菜花状肿物,表面易出血、溃疡,伴有脓性分泌物。其发病与紫外线照射、化学致癌物质(如砷剂)、放射线、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长期接触上述致癌因素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中老年人高发,男性发病概率相对较高。
3.恶性黑色素瘤
特征: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人发病有增加趋势。好发于皮肤,也可累及黏膜等部位,发生于脸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多起源于色素痣恶变。表现为色素痣短期内迅速增大、颜色改变(如变黑、变深、变色不均)、边界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出现溃疡、出血等。其发病与紫外线照射、遗传因素、色素痣恶变等有关,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长期紫外线暴露人群以及本身有色素痣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相对多见,性别上无明显严格差异,但皮肤白皙的人群风险可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