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鼻出血时,首先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如患者捏紧双侧鼻翼等;然后要寻找并处理病因,包括鼻腔局部因素如鼻黏膜干燥、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和全身因素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若鼻出血频繁发作、出血量较大或简单处理无法止血则需及时就医,医院内会进行局部药物治疗、鼻腔填塞等针对性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针对不同年龄、身体状况患者进行个性化处理。
一、局部压迫止血
1.操作方法:患者可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使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对于儿童鼻出血,家长可轻柔按压其鼻翼,一般5-10分钟多数可止血。年龄较小儿童需特别注意压迫力度,避免造成不必要损伤。
二、寻找并处理病因
1.鼻腔局部因素
鼻黏膜干燥:多见于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易致鼻黏膜干燥破裂出血。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喷鼻,保持鼻腔湿润,改善鼻黏膜干燥状况。对于长期处于干燥环境的人群,如室内暖气温度过高者,更应注意保持鼻腔湿度。
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会导致鼻腔空间结构改变,气流冲击易引起出血;鼻中隔偏曲处的黏膜较薄,受气流刺激易出血。此类情况通常需要进一步通过鼻内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来纠正结构异常以治疗鼻出血。对于儿童鼻中隔偏曲,需密切观察其对鼻腔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若影响明显则需考虑适时手术。
2.全身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易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及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压药物来稳定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需特别注意血压不能骤降,以免引起脑供血不足等其他问题。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鼻出血。此类患者除处理鼻出血外,需进一步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明确血液系统情况,必要时需血液科等多学科会诊进行针对性治疗。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导致鼻出血时,病情往往进展相对较快,需高度重视及时诊断治疗。
三、医院就诊及进一步处理
1.及时就医:若鼻出血频繁发作、出血量较大或经简单处理无法止血,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鼻内镜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明确鼻出血原因。对于反复鼻出血且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如血管造影等。
2.医院内的针对性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可使用硝酸银等化学药物烧灼出血点,促使血管封闭达到止血目的,但需注意操作准确,避免损伤过多鼻黏膜。对于儿童,由于其鼻腔黏膜娇嫩,操作需更加精细谨慎。
鼻腔填塞:对于出血较剧烈、部位不明确的患者,可采用鼻腔填塞的方法,如使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进行填塞压迫止血。填塞时要注意填塞的松紧度和时间,避免引起鼻腔黏膜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儿童鼻腔填塞需选择合适的填塞材料,并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等情况。
总之,经常鼻出血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首先进行局部止血,然后积极寻找并处理病因,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专业治疗。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自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