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或急性心梗等症状,年龄大、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者及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易患;脑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有头痛头晕,进展有记忆力减退等,年龄增长、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不良生活方式易致;外周动脉下肢粥样硬化早期间歇性跛行,加重有静息痛等,老年人、合并糖尿病者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易患;肾动脉粥样硬化可致肾性高血压、肾功能减退,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及年龄大者风险高;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有餐后腹痛等,老年人、有动脉硬化基础疾病者及高脂饮食者易出现相关症状。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会影响心肌供血,常见症状包括:当心肌供血不足时可出现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则会出现持续剧烈胸痛,疼痛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年龄较大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者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男性与女性在发病风险上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存在差异,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会增加发病几率。
二、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
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常见症状有:早期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多为间歇性,劳累后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明显;严重时可导致脑梗死,出现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意识障碍等症状;若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出现一过性的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物模糊等,症状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缓解,但提示脑梗死风险较高。年龄增长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会加速病情发展,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发病可能性。
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以下肢为例)
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早期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酸痛、乏力,休息后可缓解,继续行走又会复发;随着病情加重,休息时也会出现下肢疼痛,夜间尤为明显,称为静息痛;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下肢皮肤温度降低、色泽苍白或发绀,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坏疽。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更易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严重症状的风险更高,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
四、肾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肾缺血,导致肾性高血压,表现为血压升高且较难控制;同时,肾缺血会影响肾功能,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尿量改变(如夜尿增多等)、血肌酐升高等。有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的人群肾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高,年龄增长也是相关危险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促进病情发展。
五、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肠道血液供应,可出现餐后腹痛,患者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腹部隐痛、胀痛等,休息后可缓解;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肠道缺血、坏死,出现剧烈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老年人、有动脉硬化基础疾病者发生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较高,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可能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