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多发生于妊娠周后属子痫前期范畴可进展为子痫的疾病,病因有胎盘浅着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遗传因素,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及头痛等其他表现,诊断通过病史采集、血压测量、尿液检查,治疗原则包括控制病情、延长孕周、必要时终止妊娠,特殊人群中高龄孕妇需加强产前监测,有既往子痫前期病史孕妇要更密切监测并保证充足休息,所有孕妇需保证充足睡眠、左侧卧位、营养均衡控盐。
一、定义
先兆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后,主要特征为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伴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0.3g/24h),属于子痫前期范畴,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进展为子痫(出现抽搐等严重表现)。
二、病因
1.胎盘浅着床:胎盘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螺旋小动脉深度不足,导致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影响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是先兆子痫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
2.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多种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如氧化应激、抗血管生成因子增加等,进而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及蛋白尿等表现。
3.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孕妇发生先兆子痫的风险相对较高,提示遗传易感性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三、临床表现
1.血压升高:孕妇血压较孕前或妊娠早期明显升高,且呈持续性升高状态。
2.蛋白尿:尿液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定量可达到一定水平,反映肾脏功能因先兆子痫受到影响。
3.其他表现:可能出现头痛、视觉障碍(如视物模糊等)、上腹部不适(如右上腹疼痛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孕妇孕前血压情况、有无肾脏疾病等基础病史,以及妊娠过程中血压变化、蛋白尿出现时间等。
2.血压测量:定期监测孕妇血压,多次测量非同日血压均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
3.尿液检查:进行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明确是否存在蛋白尿及蛋白尿程度。
五、治疗原则
1.控制病情:通过休息、降压等措施稳定孕妇状况,常用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但需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2.延长孕周:对于孕周较小、病情相对稳定的孕妇,采取措施尽量延长孕周,以提高胎儿存活率,如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等(仅提及药物名称)。
3.必要时终止妊娠:当孕妇病情严重、孕周已达成熟标准或出现胎儿窘迫等情况时,需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是治疗先兆子痫的有效手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孕妇发生先兆子痫的风险增加,需加强产前监测频率,密切关注血压、尿蛋白变化,妊娠期间应严格按照产检计划进行各项检查,如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等。
2.有既往子痫前期病史孕妇:此类孕妇再次发生先兆子痫的风险显著升高,孕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妊娠后要更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同时孕期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
3.生活方式方面:所有孕妇均应保证充足睡眠,采取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控制盐分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钠潴留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