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半结肠癌临床表现包括腹部症状、全身症状及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症状。腹部症状有右侧腹部隐痛且渐加重变持续,约半数以上可触及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可变的肿块;全身症状有贫血致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还有消瘦、乏力;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症状有大便习惯改变,如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交替,以及便血多为暗红色或果酱样便、量不多但持续。
一、腹部症状
1.腹痛
多表现为右侧腹部隐痛,早期疼痛程度较轻,间歇性发作,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且变为持续性。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或梗阻,引起肠道蠕动紊乱及痉挛所致。例如,肿瘤侵犯肠壁肌层及周围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个体差异疼痛感受略有不同,但总体表现为右侧腹部的不适或疼痛。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其肠道功能本身存在一定紊乱,更容易受到肿瘤影响而出现腹痛症状。
2.腹部肿块
约半数以上患者可于右侧腹部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早期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则活动度降低。这是由于肿瘤不断生长,逐渐形成较大的瘤体,当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被触及。不同年龄患者腹部脂肪厚度等因素会影响肿块触及的难易程度,比如老年患者腹部脂肪相对较多,可能需要更仔细触摸才能发现肿块;而年轻患者腹部脂肪薄,相对容易触及。
二、全身症状
1.贫血
较为常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这是因为肿瘤生长过程中不断消耗机体营养,同时肿瘤表面可能发生溃烂、出血,长期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等。不同性别患者对贫血的耐受程度有所差异,女性由于生理上每月有月经失血,相对男性对贫血的耐受性可能稍差,但具体还需结合个体实际情况。年龄较小的患者若出现贫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贫血会导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增殖。
2.消瘦、乏力
患者可逐渐出现体重下降、身体消瘦,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降低。这是由于肿瘤为消耗性疾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肿瘤细胞不断摄取机体营养物质,同时患者因肠道功能受影响,进食减少,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导致机体营养匮乏,从而出现消瘦、乏力表现。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患者,本身身体机能可能就相对较弱,患右半结肠癌后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可能会更明显。
三、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症状
1.大便习惯改变
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也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肿瘤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影响大便的正常形成和排出。不同年龄患者肠道功能基础不同,老年患者肠道蠕动本身相对缓慢,患右半结肠癌后更易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而年轻患者肠道功能相对较好,早期可能症状不典型。例如,年轻女性患者若长期存在大便习惯改变且未重视,可能会延误病情。
2.便血
便血多为暗红色或果酱样便,量一般不多,但持续存在。这是因为肿瘤表面溃烂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所致。然而,需注意与其他肠道良性疾病引起的便血相鉴别。不同性别患者便血时的心理反应可能不同,女性可能相对更敏感一些,但主要还是要以医学检查来明确病因。年龄较小的患儿若出现便血,家长应高度重视,因为儿童右半结肠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