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胎停育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多维度指标。临床表现包括早孕反应消失、阴道出血或腹痛、激素水平变化等;影像学检查以超声检查为“金标准”,可通过孕囊、胎芽情况及形态判断;实验室检查涉及孕酮水平、甲状腺功能等。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既往胎停育史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加强监测与干预。诊断流程为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判断,确诊后需明确病因,后续应尽早处理并复查确认,建议行胚胎染色体检查。预防上要做好孕前准备,补充叶酸,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调整生活方式,管理慢性病,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一、临床表现与症状监测
1.早孕反应消失:妊娠初期出现的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等症状突然减轻或消失,可能提示胚胎发育异常。需注意,部分孕妇因个体差异可能无典型早孕反应,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2.阴道出血或腹痛:少量暗红色出血或下腹隐痛为常见表现,但需与先兆流产鉴别。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伴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
3.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应每48~72小时翻倍增长,若增长缓慢或停滞,可能提示胚胎停育。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为胎停育诊断的“金标准”。
孕6~7周可见原始心管搏动,若孕囊直径≥25mm仍未见胎心,或胎芽长度≥7mm无胎心搏动,可诊断胎停育。
孕囊形态不规则、空囊或胎芽萎缩亦为异常表现。
2.超声复查间隔:首次发现异常后,建议间隔1~2周复查超声,动态观察胚胎发育情况,避免误诊。
三、实验室检查
1.孕酮水平:妊娠早期孕酮值应≥25ng/ml,若持续低于15ng/ml,需警惕胚胎停育风险。但孕酮水平受个体差异影响,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甲状腺功能: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TSH>2.5mIU/L)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能增加胎停育风险,建议孕前筛查并干预。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35岁):因卵子质量下降,胎停育风险显著增加,需加强产前监测,建议孕早期每周复查hCG及超声。
2.既往胎停育史者:再次妊娠时发生胎停育的概率增加,建议孕前完善染色体、免疫、凝血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并干预。
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因代谢异常易导致胎停育,需控制体重、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孕早期密切监测激素水平。
五、诊断流程与后续处理
1.诊断流程:结合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确诊后需明确病因(如染色体异常、免疫因素、感染等)。
2.后续处理:确诊胎停育后,建议尽早行清宫术或药物流产,避免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术后需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无残留,并建议行胚胎染色体检查以明确病因。
六、预防与生活方式调整
1.孕前准备:建议计划妊娠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0.4~0.8mg/d),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辐射、化学物质)。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肥胖者需控制体重(BMI18.5~23.9kg/m2为宜)。
3.慢性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患者需在孕前将病情控制稳定,减少胎停育风险。
胎停育的判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殊人群需加强监测与干预。确诊后应积极处理,并明确病因以预防再次发生。建议孕妇保持良好心态,遵医嘱进行产前检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