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是发生在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胃癌特殊类型,癌细胞源于贲门上皮组织具侵袭性生长转移特性,发病与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有关,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认,进展期有进行性吞咽困难等表现,诊断靠胃镜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治疗需特殊考量。
一、贲门癌的定义
贲门癌是发生在胃贲门部,即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属于胃癌的特殊类型,其癌细胞起源于贲门部位的上皮组织,具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
二、发病部位特点
贲门是食管与胃的连接部位,该区域的组织结构特殊,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恶变,肿瘤在此处生长可影响食管与胃的正常通道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
三、常见病因
1.饮食习惯因素:长期摄入霉变食物、腌制食品(含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烟熏烧烤类食物,会增加贲门癌的发病风险,这些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可长期刺激贲门部位的黏膜上皮,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胃部疾病的重要因素,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在炎症反复刺激下,贲门部位黏膜上皮发生病变的概率增加。
3.遗传因素:部分贲门癌具有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贲门癌患者,亲属患贲门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有所升高,可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关,使得个体对贲门癌的易感性增加。
四、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早期贲门癌症状不典型,可能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隐痛、进食后饱胀感等,容易被忽视,常被误认为是胃炎等常见胃部疾病。
2.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开始时进食固体食物时有梗阻感,随后进食半流质、流质食物也会困难;还可伴有体重减轻、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时可能出现胸背部疼痛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贲门癌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直接观察贲门部位的病变形态,如溃疡、肿块等,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贲门癌的金标准,能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等。
2.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可了解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是否有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有助于临床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尤其在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脏器的关系方面有一定优势,可补充CT检查的不足。
六、治疗手段
1.手术治疗:是早期贲门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组织,尽可能根治肿瘤,但对于晚期患者,手术适应证需严格评估。
2.化疗: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用于术后辅助化疗,杀灭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风险;还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患者的姑息化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3.放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晚期患者的局部姑息治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控制肿瘤生长。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手术、放化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加强营养支持等护理。
2.有基础疾病者:若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贲门癌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因基础疾病影响贲门癌的治疗及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