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有多种症状表现,排便习惯改变包括排便次数增多及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改变有便血、大便变细;肠道刺激症状包含腹痛、里急后重;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贫血等,不同人群在各症状上可能有不同表现及易混淆情况,需重视这些症状以便及时排查直肠癌。
一、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次数增多:正常情况下,排便次数相对稳定,而直肠癌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较以往明显增加的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使得排便频率改变。例如,原本每天1次排便,可能变为每天3-5次甚至更多,且大便不成形,总是有排不尽的感觉。对于不同年龄层的人群,老年人可能本身肠道功能就相对较弱,若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更应引起重视;年轻人若长期有排便次数增多且伴随其他异常症状,也需及时就医排查。
排便困难:肿瘤生长可能会阻塞肠道,导致粪便通过受阻,患者会感觉排便费力,需要用力才能排出大便,甚至可能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这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比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本身肠道蠕动就相对缓慢,若再患直肠癌,排便困难的症状可能会更明显。
二、粪便性状改变
便血:是直肠癌常见的症状之一。癌肿表面破溃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便血的颜色可为鲜红色、暗红色或果酱色等。出血量少时,可能仅在粪便表面看到少量血迹;出血量较多时,粪便中会混有较多血液。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与妇科疾病导致的出血相鉴别;对于有痔疮病史的人群,也需注意区分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与痔疮出血,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一般不会有痔疮出血那种在排便后滴血且与大便不混合的特点。
大便变细:肿瘤占据肠道空间,使肠腔狭窄,导致排出的大便形状变细,呈扁条状或细杆状等。这在一些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中更易被忽视,因为他们本身肠道功能就可能因饮食结构不合理而出现一些变化,当出现大便变细时,容易误以为是普通的肠道功能紊乱而延误病情。
三、肠道刺激症状
腹痛:早期直肠癌患者可能仅有腹部不适或隐痛,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增大、侵犯周围组织或引发肠梗阻等情况时,腹痛症状会加重,可为持续性隐痛、胀痛或绞痛等。不同病史的患者对腹痛的感知和耐受程度不同,有过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可能对腹痛的敏感性更高,而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将直肠癌引起的腹痛与原有疾病的症状混淆。
里急后重:患者总有想要排便的感觉,但每次排便量很少,便后仍有坠胀感。这是由于肿瘤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频繁受到刺激,从而产生这种里急后重的感觉。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肠道神经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但出现里急后重时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时检查排除直肠癌等疾病。
四、全身症状
消瘦、乏力: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直肠癌患者由于肿瘤生长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加上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情况,导致身体摄入营养不足,从而出现消瘦、乏力的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消瘦、乏力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若患直肠癌出现消瘦、乏力,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出现消瘦、乏力时更要警惕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的可能。
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贫血程度较轻时可能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贫血加重,症状会逐渐明显。对于女性患者,本身可能有生理性失血的情况,若再患直肠癌出现贫血,更容易混淆,需要通过详细检查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