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病因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病因包括鼻部损伤,如挖鼻等行为、既往手术史会损伤鼻黏膜或使手术部位血管异常致出血,且年龄、性别、习惯等因素会影响损伤几率;鼻部炎症,像急性鼻炎等炎症刺激及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不当行为会损伤鼻黏膜,儿童、老人及长期处于污染环境者更易因炎症出血;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良性和恶性肿瘤组织血管丰富易破裂,中老年人、有家族史及不良生活方式者风险高;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因好奇塞入物件致鼻黏膜糜烂出血。全身病因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压波动易致鼻黏膜血管破裂,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高血压,有病史者风险增加;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因凝血异常出血,儿童和青少年及有家族史者需关注;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等疾病发热时鼻黏膜充血干燥易出血,儿童更易感染;内分泌失调,女性月经期“倒经”、妊娠期激素改变会使鼻黏膜充血出血;其他如肝肾疾病、维生素缺乏也可引起,老年人易有肝肾疾病,偏食者易缺乏维生素,有病史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营养。
一、局部病因
1.鼻部损伤: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等可能损伤鼻黏膜血管导致出血。年龄较大者鼻黏膜较脆弱,损伤后更易出血;男性可能因户外活动多、从事体力劳动等,鼻部受外伤机会相对较多。生活中经常大力揉搓鼻子的人,也增加了鼻部损伤的风险。既往有鼻部手术史的患者,手术部位的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异常,引发鼻出血。
2.鼻部炎症:急性鼻炎、鼻窦炎等炎症刺激鼻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容易破裂出血。过敏性鼻炎患者频繁打喷嚏、鼻痒,不断揉搓鼻子,也会加重鼻黏膜损伤而出血。儿童和老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患上鼻部炎症,从而增加鼻出血的可能性。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生活或工作的人,鼻黏膜受刺激引发炎症的几率较高。
3.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良性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鼻腔乳头状瘤等,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等,肿瘤组织血管丰富,容易破裂出血。中老年人患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也需格外警惕。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肿瘤的几率。
4.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异物长期存留鼻腔可导致鼻黏膜糜烂出血。儿童好奇心强,可能将小物件塞入鼻腔。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监管,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二、全身病因
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尤其是血压突然升高,可导致鼻黏膜血管破裂出血。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比例较高,鼻出血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信号。长期精神紧张、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高血压。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鼻出血的风险也相对增加。
2.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出现鼻出血。儿童和青少年患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
3.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麻疹、疟疾等疾病发热时,鼻黏膜充血肿胀,加上高热时水分丢失多,鼻黏膜干燥,容易出血。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感染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4.内分泌失调:女性在月经期可能出现鼻出血,称为“倒经”,与内分泌变化有关。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也可能导致鼻黏膜充血、血管扩张而出血。
5.其他:肝肾疾病、维生素缺乏等也可能引起鼻出血。老年人肝肾等器官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肝肾疾病。长期偏食、营养不良的人群容易缺乏维生素。有肝肾疾病史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