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有阵发性喷嚏等症状,鼻黏膜苍白水肿等体征,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等辅助检查,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药物或免疫治疗,能控制症状但易复发;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慢性炎症,有鼻塞等症状,不同类型体征不同,可通过前鼻镜等检查,慢性单纯性鼻炎可局部用药等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可手术治疗,转归与治疗及病因等有关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过敏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鼻黏膜出现炎症反应,涉及Th2细胞等参与的免疫应答过程。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病程可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来,也与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长期吸入有害粉尘或气体、全身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涉及鼻黏膜的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增生等多种病理过程。
二、症状表现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喷嚏多在晨起时发作,数量可达数次到数十次;清水样鼻涕量较多;鼻痒较为明显,部分患者还可伴有眼痒、咽痒等眼部及咽喉部症状,症状发作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特点,与接触过敏原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鼻痒出现揉鼻动作,成人则以典型的鼻部及相关部位症状为主。
慢性鼻炎:症状多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可伴有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一般喷嚏较少,鼻涕不是清水样。鼻塞可呈交替性或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减退等情况,病程较长者可能因长期鼻塞影响生活质量,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者可能症状更明显。
三、体征表现
过敏性鼻炎:鼻黏膜多呈苍白、水肿状,下鼻甲尤为明显,鼻道可见大量清水样分泌物。在过敏原检测时可发现相关过敏原阳性。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鼻黏膜呈暗红色,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慢性肥厚性鼻炎鼻黏膜呈暗红色,下鼻甲肥厚,黏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样,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较差。
四、辅助检查
过敏性鼻炎:皮肤点刺试验可检测患者对常见过敏原的过敏情况,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也有助于明确过敏原,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慢性鼻炎:前鼻镜检查可初步观察鼻黏膜及鼻甲情况,必要时可行鼻内镜检查更清晰了解鼻腔内部结构及黏膜病变情况,鼻窦CT检查可排除是否合并鼻窦病变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过敏性鼻炎:首先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考虑免疫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应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方法。
慢性鼻炎:治疗需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措施,慢性单纯性鼻炎可采用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鼻腔冲洗等方法,慢性肥厚性鼻炎可考虑手术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基础病史等因素,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谨慎。
六、预后与转归
过敏性鼻炎:若能有效避免过敏原接触并规范治疗,症状可得到较好控制,但易复发。不同年龄人群预后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能症状减轻,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存在或发展为其他过敏性疾病。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经适当治疗多可好转,慢性肥厚性鼻炎经治疗后症状可改善,但有一定复发可能,其转归与治疗是否及时、是否去除病因等因素相关,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