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在妊娠20周后发病,有血压升高、尿蛋白增多及多器官受损等表现,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对母婴有不良影响,诊断靠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监测需关注多方面,治疗包括一般处理、降压、解痉及终止妊娠,特殊人群诊疗需更谨慎协作。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年轻孕妇(尤其是<18岁)和高龄孕妇(≥35岁)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相对较高。年轻孕妇可能存在胎盘发育等方面的不成熟相关问题,而高龄孕妇身体机能等多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状态,身体对妊娠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引发重度子痫前期。
生活方式因素: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另外,孕期营养不均衡等情况也可能对其有影响,比如缺乏某些营养素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等,进而增加发病风险。
病史因素:有子痫前期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概率明显高于无子痫前期病史的孕妇。这可能与孕妇体内的免疫、血管等方面的异常状态在后续妊娠中持续存在有关。
对母婴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重度子痫前期会严重影响孕妇的健康,除了上述提到的多器官功能受损等情况外,还可能导致孕妇出现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胎盘早剥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情况,会危及孕妇生命。同时,产后出血的风险也会增加,因为重度子痫前期可能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等。
对胎儿的影响:胎儿在宫内会因为胎盘功能受影响而生长受限,出现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体重的情况。还可能因为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胎儿缺氧,严重时可引起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等严重后果。
诊断与监测
诊断方法:主要依据孕妇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辅助检查。除了测量血压、检测尿蛋白外,还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来评估多器官功能情况,以及进行超声检查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等情况。
监测要点:对于患有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一般建议至少每4小时测量一次血压;严格监测尿蛋白情况,定期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的自觉症状,如头痛、腹痛等情况是否有变化;还要对胎儿进行严密监测,包括通过超声监测胎儿生长发育、通过胎心监护监测胎儿胎心情况等。
治疗原则
一般处理:孕妇需要卧床休息,一般建议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等。
降压治疗:当血压过高时需要进行降压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疗规范,不过重点是明确需要进行降压以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以减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解痉治疗:常用硫酸镁进行解痉治疗,硫酸镁可以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发展为子痫等情况。
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是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有效手段。当孕妇病情严重,如出现严重的器官功能损害等情况时,需要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需要根据孕周、胎儿情况等综合判断,如孕周已接近足月且胎儿成熟,多考虑剖宫产等方式终止妊娠;如果孕周较小但孕妇病情危急,也需要及时终止妊娠以挽救孕妇生命。
对于患有重度子痫前期的特殊人群,比如高龄孕妇,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和密切监测,因为高龄本身就增加了妊娠相关的风险,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来保障母婴安全;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孕妇,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与重度子痫前期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平衡好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和基础疾病的控制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