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通常拔牙后数天出现,有特定疼痛模式,通过询问病史、口腔检查诊断。非药物干预有创口清创(无菌下用生理盐水等冲洗,考虑患者年龄、全身性疾病史)和局部填塞(用碘仿纱条等,注意儿童、妊娠期女性);药物辅助镇痛有非甾体抗炎药(注意不同年龄使用差异及禁忌证)和阿片类镇痛药(慎用);需综合管理,包括口腔卫生指导(不同年龄方式不同,助减少感染风险)和随访疼痛监测(关注特殊病史患者及调整方案)以促进康复。
一、干槽症疼痛模式的评估
干槽症通常在拔牙后数天出现,疼痛较为剧烈且具有特定模式,多为放射性疼痛,可向耳颞部、下颌区等部位放射。通过详细询问患者拔牙史、疼痛发生时间及疼痛特点等进行初步评估,同时结合口腔局部检查,查看拔牙创口情况,如创口是否有血凝块脱落、牙槽骨是否暴露等以明确诊断。
二、非药物干预缓解疼痛
1.创口清创
操作原理:通过彻底清创去除创口内的感染物质,是缓解干槽症疼痛的关键措施。清创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创口,清除腐败坏死物质。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清创能够减少创口内的炎性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适用情况:适用于确诊为干槽症的患者,尤其对于牙槽骨暴露、有明显感染征象的患者。在操作时需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因配合度等问题可能需要在适当镇静等辅助下进行清创;对于有全身性疾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清创,以降低感染扩散风险。
2.局部填塞
材料选择及作用:可选用碘仿纱条等进行局部填塞,碘仿纱条具有防腐、镇痛、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填塞时需将纱条紧密填充于拔牙创口内,以隔离外界刺激,促进新的血凝块形成和创口愈合,进而缓解疼痛。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碘仿纱条填塞能够有效减轻干槽症患者的疼痛程度。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在局部填塞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引起过度疼痛和不适;对于妊娠期女性,使用局部填塞材料需谨慎评估,权衡利弊后再进行操作,以确保母婴安全。
三、药物辅助镇痛
1.非甾体抗炎药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使用差异,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除非有明确适应证且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成人可根据疼痛程度适当选用,如布洛芬等。
适用情况:对于干槽症引起的轻至中度疼痛可考虑使用,但需排除药物禁忌证,如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需慎用,以防诱发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2.阿片类镇痛药
使用原则:一般不作为干槽症常规镇痛药物,仅在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时,且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谨慎使用。因为阿片类药物有引起呼吸抑制等风险,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
四、综合管理及预后关注
1.口腔卫生指导
方法及意义: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温和的漱口液漱口,但注意避免在创口未愈合前用力漱口,以防血凝块脱落。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创口感染风险,从而间接缓解疼痛并促进创口愈合。不同年龄患者的口腔卫生指导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在家长协助下进行口腔清洁,教导正确的漱口方法和频率;成年人则需强调自主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2.随访及疼痛监测
随访内容:定期随访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疼痛缓解程度等。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关注疼痛相关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持续的随访和疼痛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