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是起源于胃贲门部的恶性肿瘤属胃癌特殊类型,病因涉及长期摄入腌制烟熏高盐霉变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早期症状非特异,进展期有进行性吞咽困难等表现,诊断依靠胃镜、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治疗包含手术、放疗、化疗,预后与肿瘤分期相关,老年人、有家族遗传史、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贲门癌是起源于胃贲门部(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属于胃癌的特殊类型,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据一定比例。
二、病因
1.饮食习惯:长期摄入腌制、烟熏、高盐及霉变食物,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可增加贲门癌发病风险,例如长期食用腌制酸菜的人群,贲门癌发生率相对较高。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部疾病的重要因素,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进而增加贲门癌的发生几率,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贲门癌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3.遗传因素:部分贲门癌具有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贲门癌患者,其亲属患贲门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有所升高,可能与某些遗传基因突变相关。4.其他因素: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胃食管反流病等慢性胃部疾病的长期不愈,也可能促进贲门癌的发生。
三、症状
1.早期症状:早期贲门癌往往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等类似胃炎、胃溃疡的非典型表现,容易被忽视。2.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开始时进食固体食物时有哽噎感,随后进食流质食物也会困难;还可能伴有体重减轻、乏力、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若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还可能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等表现。
四、诊断
1.胃镜检查:是诊断贲门癌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贲门部病变的形态、大小、部位等,并能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性质,病理活检是确诊贲门癌的金标准。2.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CT、腹部MRI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浸润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等)的检测对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是早期贲门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组织,若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应尽量争取根治性手术切除,以提高治愈率。2.放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3.化疗:分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晚期姑息化疗等,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伤肿瘤细胞,控制肿瘤进展,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类、铂类等药物。
六、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预后:贲门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贲门癌经规范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贲门癌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放化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治疗时需充分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的预防。-有家族遗传史人群: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筛查,一般建议从年轻时开始,每隔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且确诊贲门癌,需在治疗肿瘤的同时积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采用规范的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以降低复发风险并改善胃部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