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可分为普通流鼻血和白血病相关流鼻血,普通流鼻血多因局部因素致出血量少、可自止、无全身症状,血常规等无异常;白血病相关流鼻血常反复、量可多且难自止,伴发热、贫血、皮肤瘀点瘀斑等全身表现,血常规有明显异常,骨髓穿刺可见大量异常白血病细胞,儿童和成年人流鼻血情况各有特点,出现流鼻血尤其是反复伴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正确措施。
一、流鼻血表现特点差异
(一)普通流鼻血
普通流鼻血多因局部因素引起,比如鼻黏膜干燥、轻微外伤(如挖鼻等)。一般出血量相对较少,多可自行停止,出血部位常见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局部检查可见鼻黏膜破损等局部改变,通常不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出血往往是单次或偶尔发生,与身体整体的血液系统等无明显关联,通过简单的局部压迫等处理即可止血。
(二)白血病相关流鼻血
白血病导致的流鼻血往往可能反复发生,出血量可多可少,且较难自行止住。除了鼻出血外,常伴有其他全身表现,比如同时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高热,发热原因与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粒细胞缺乏等有关;还可能有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等,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影响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另外,还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这是由于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同时可能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这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相关组织器官所致。
二、血液学相关指标差异
(一)血常规检查
1.普通流鼻血
血常规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均在正常范围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也多无异常改变。
2.白血病
血常规检查会有明显异常,常见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或降低,且可能出现异常形态的白细胞;红细胞计数也往往降低,提示存在贫血情况。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也可正常或减低,外周血涂片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慢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以成熟的或幼稚阶段的粒细胞为主等。
(二)骨髓穿刺检查
1.普通流鼻血
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无异常,骨髓象显示造血细胞正常,无白血病细胞浸润等异常表现。
2.白血病
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骨髓穿刺涂片可见大量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ANC)的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可达到显著升高的水平,占据骨髓有核细胞的大部分比例等,通过骨髓穿刺检查可以明确白血病的类型等重要信息。
三、年龄等因素影响
(一)儿童
儿童普通流鼻血多与鼻黏膜娇嫩、干燥、外伤等有关,而儿童白血病导致的流鼻血除了上述流鼻血特点外,由于儿童自身免疫等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更容易出现发热、感染等表现,且在血常规及骨髓穿刺等检查时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操作,比如骨髓穿刺时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等。
(二)成年人
成年人普通流鼻血常见于局部因素,而成年人白血病导致的流鼻血除了全身表现外,需要结合成年人的生活方式等情况综合判断,比如是否有长期接触某些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危险因素(如化学物质、辐射等)等。
四、温馨提示
如果出现流鼻血情况,尤其是反复流鼻血、伴有其他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流鼻血时的伴随表现,如是否有发热、面色变化等;对于成年人,要回忆近期生活中是否有接触可能致病的因素等。通过及时、全面的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明确是普通流鼻血还是白血病等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正确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