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会传染吗
胃癌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因其并非由病原体引发,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不过,与胃癌相关的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具有传染性。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传播,感染它会增加患胃癌风险;EB病毒主要经唾液传播,约10%的胃癌组织可检测到该病毒。预防方面,针对幽门螺杆菌要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定期检测;针对EB病毒要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胃癌家族史及患有胃部疾病人群,因感染风险或患癌风险更高,更需重视预防,遵循相应注意事项。
一、胃癌本身不会传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而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主要与多种复杂因素有关,并非由病原体引发,所以从疾病本质来讲,胃癌不具有传染性。
二、与胃癌相关的可能传染因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Ⅰ类生物致癌因子。据统计,约70%90%的胃溃疡和70%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较未感染人群高23倍。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有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例如,共用餐具、水杯,大人嚼碎食物喂小孩,接触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2.EB病毒感染
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也是一种与胃癌相关的病原体。研究显示,约10%的胃癌组织中可检测到EB病毒。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像亲吻、共用餐具等行为都可能传播病毒。虽然EB病毒感染增加了患胃癌风险,但并不是感染后就一定会发展成胃癌,只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会使患癌几率上升。
三、预防措施
1.针对幽门螺杆菌
饮食卫生: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避免相互夹菜,减少幽门螺杆菌通过餐具传播的机会。注意饮食清洁,不吃生冷食物,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肉类要煮熟煮透。
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按时刷牙,定期更换牙刷,必要时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减少口腔内幽门螺杆菌的寄生。
定期检测:对于胃癌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胃癌患者、长期患有胃部疾病者等,建议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若检测呈阳性,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针对EB病毒
个人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牙刷、水杯等。减少不必要的亲吻,特别是与儿童。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EB病毒感染风险。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大人将食物嚼碎后喂给孩子,防止病菌传播。若孩子出现反复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感染相关病菌。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部分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且胃癌发病率相对较高。一方面要注意饮食规律和卫生,另一方面,若本身患有胃部疾病,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胃镜。若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或EB病毒感染,需在医生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后,决定是否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因药物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有胃癌家族史人群
这类人群遗传基因中可能携带某些与胃癌相关的易感因素,应更加重视预防。除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注意卫生外,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病变。若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或EB病毒感染,要积极配合治疗,降低患癌风险。
4.患有胃部疾病人群
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患者,本身胃黏膜已存在损伤,感染相关病菌后,患胃癌风险进一步增加。应严格遵循医嘱治疗基础疾病,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胃部病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