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猖獗性龋齿需多学科协作治疗,其病因与产酸菌代谢糖类致牙釉质和牙本质脱矿有关,风险因素涉及年龄、病史及生活方式等。诊断需结合口腔检查与X线片,与釉质发育不全等鉴别。治疗分急性期处理(去除龋坏组织、暂时性修复)、长期计划(永久性修复、牙列重建)及药物辅助(氟化物、抗菌药物)。预防强调口腔卫生管理、饮食控制及定期随访,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需特殊管理。并发症包括牙髓炎等,需及时治疗。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同样重要,需结合个体化风险评估制定长期管理方案,患者应积极参与自我护理并定期复诊以降低复发风险。
一、猖獗性龋齿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1.1病因机制
猖獗性龋齿(RampantCaries)是一种急性、多发性龋病,其核心病理机制为牙菌斑中产酸菌(如变异链球菌)代谢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釉质和牙本质快速脱矿。该病常与唾液分泌减少(如舍格伦综合征、放疗后)、高糖饮食、口腔卫生不良及遗传因素相关。
1.2风险因素
年龄: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更易发病,前者因乳牙矿化程度低,后者因唾液功能退化。
病史: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头颈部放疗史患者风险显著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饮用含糖饮料、夜间频繁进食、未使用含氟牙膏均为高危行为。
二、临床诊断与评估
2.1诊断标准
短期内(数月内)出现多颗牙齿龋坏,累及邻面、咬合面及根面。
龋坏进展迅速,牙体组织软化、崩解。
需结合口腔检查、X线片(如根尖片、全景片)明确龋坏深度及范围。
2.2鉴别诊断
需与釉质发育不全、氟斑牙等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鉴别,后者无牙菌斑附着及龋洞形成。
三、治疗策略
3.1急性期处理
去除龋坏组织:使用高速涡轮机或化学机械法清除腐质,避免牙髓暴露。
暂时性修复:对深龋近髓者,采用氢氧化钙间接盖髓术,玻璃离子水门汀暂时充填。
3.2长期治疗计划
永久性修复:根据龋坏深度选择复合树脂充填、嵌体修复或全冠修复。
牙列重建:对多牙缺失或牙体组织严重破坏者,需行活动义齿、固定桥或种植修复。
3.3药物辅助治疗
局部应用氟化物:如5%氟化钠甘油、氟保护漆,促进再矿化并抑制产酸菌。
抗菌药物:含氯己定漱口水可减少牙菌斑附着,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牙齿着色。
四、预防与生活方式干预
4.1口腔卫生管理
每日至少刷牙两次,使用含氟牙膏(氟浓度1000~1500ppm),配合牙线、间隙刷清洁邻面。
儿童建议家长协助刷牙至7岁,并定期涂氟(每3~6个月一次)。
4.2饮食控制
减少游离糖摄入(每日≤总能量5%),避免夜间进食含糖食物。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唾液分泌及机械性自洁。
4.3定期随访
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每3个月口腔检查一次,普通人群每6个月一次。
五、特殊人群管理
5.1儿童与青少年
乳牙期龋坏需及时治疗,避免影响恒牙胚发育及颌面部生长。
青春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牙菌斑堆积,需加强口腔卫生指导。
5.2老年人
戴活动义齿者需每日清洁义齿,避免夜间佩戴。
存在吞咽困难或认知障碍者,需家属协助进行口腔护理。
5.3孕妇
妊娠期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炎,需加强口腔卫生并避免不必要X线检查。
哺乳期用药需谨慎,局部氟化物治疗相对安全。
六、并发症管理
6.1牙髓炎与根尖周炎
深龋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牙髓感染,需行根管治疗或牙髓摘除术。
6.2牙列缺失与咬合紊乱
多牙缺失者需及时修复,避免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及颞下颌关节紊乱。
七、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猖獗性龋齿的慢性进展性及可预防性,消除焦虑情绪。
针对低收入或教育程度较低人群,采用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材料。
猖獗性龋齿的治疗需以多学科协作(口腔科、内分泌科、营养科)为基础,结合个体化风险评估制定长期管理方案。患者应积极参与自我口腔护理,定期复诊,以降低龋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