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有局部压迫症状和全身表现,不同类型纵隔肿瘤有特殊表现。局部压迫症状包括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等;全身表现有发热、消瘦、乏力等;神经源性肿瘤可致疼痛、运动障碍;胸腺瘤可合并重症肌无力、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畸胎瘤可咳出皮脂样物及毛发等。
一、症状表现
(一)局部压迫症状
1.胸部不适:纵隔肿瘤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胸部隐痛、闷胀等不适,这是因为肿瘤占据纵隔空间,对周围组织产生机械性刺激,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能出现,一般无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有长期吸烟史或有相关基础病史的人群,更应警惕。
2.呼吸困难:当肿瘤压迫气管、支气管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儿童患者由于气道相对狭窄,呼吸困难可能更为明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例如,胸腺瘤等纵隔肿瘤可能压迫气道,影响通气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
3.咳嗽: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可引起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不同年龄人群咳嗽特点可能略有差异,成年人咳嗽可能不伴有明显发热等感染表现,而儿童咳嗽可能因气道反应性不同而有所不同,若肿瘤压迫严重,咳嗽可能持续不缓解,对于有长期咳嗽不愈且胸部影像学发现纵隔异常的人群需高度重视。
4.吞咽困难:若肿瘤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多见于较大的纵隔肿瘤。年龄较大的人群若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同时发现纵隔肿瘤,需考虑肿瘤压迫食管的可能,需进一步评估肿瘤与食管的关系。
(二)全身表现
1.发热:部分纵隔肿瘤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可能与肿瘤坏死、吸收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发热特点不同,儿童可能体温波动相对较大,成年人多为持续或间断低热。例如,恶性纵隔肿瘤患者可能因肿瘤组织代谢活跃出现发热,若合并感染则可能出现高热,但需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
2.消瘦:肿瘤为消耗性疾病,长期患病可导致患者消瘦,体重逐渐下降。无论年龄、性别,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体重短期内明显减轻,同时发现纵隔肿瘤,应考虑肿瘤导致的消耗因素,需进一步明确肿瘤性质,老年人可能本身基础代谢率低,消瘦表现可能更易被忽视。
3.乏力:患者常感全身乏力,体力下降。这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影响正常代谢等因素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乏力表现可能不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出现乏力可能更早被察觉,但也更易被误认为是劳累所致而延误病情。
二、不同类型纵隔肿瘤的特殊表现
(一)神经源性肿瘤
1.疼痛:多起源于交感神经或脊神经,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如肋间神经痛等。儿童神经源性肿瘤相对常见,若肿瘤压迫神经,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因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仔细观察其症状。例如,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压迫肋间神经导致相应肋间区域疼痛。
2.运动障碍:若肿瘤压迫脊神经,可能导致肢体运动障碍,多见于较大的神经源性肿瘤。年龄较小的儿童若出现运动障碍相关表现,结合纵隔影像学检查发现神经源性肿瘤,需考虑肿瘤对神经的压迫影响,需及时评估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二)胸腺瘤
1.重症肌无力相关表现:约15%-50%的胸腺瘤患者可合并重症肌无力,出现眼睑下垂、复视、四肢无力等症状。成年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情况相对较多,女性患者可能相对更易出现此类合并症,需注意询问患者相关肌无力表现,以便综合判断病情。
2.上腔静脉综合征:部分侵袭性胸腺瘤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出现头面部及上肢肿胀、颈静脉怒张等表现,任何年龄人群若出现此类表现同时发现胸腺瘤,需警惕上腔静脉受压情况。
(三)畸胎瘤
1.咳出皮脂样物:畸胎瘤内含有皮肤、毛发、油脂等成分,若肿瘤破裂与支气管相通,可咳出皮脂样物及毛发等,这是畸胎瘤较具特征性的表现,各年龄人群均可出现,但儿童相对少见,成年人出现此类表现结合纵隔畸胎瘤影像表现基本可提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