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是鼻黏膜急性炎症,常由病毒感染引发,核心症状包括鼻腔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嗅觉减退)和全身伴随症状(发热、头痛、乏力)。不同人群表现及注意事项有别:儿童易高热、烦躁不安,3岁以下禁用鼻用减充血剂,警惕热性惊厥;老年基础疾病多,鼻塞或加重夜间睡眠呼吸暂停,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合并糖尿病者需监测血糖波动;妊娠期女性症状可能更严重,禁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其需与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鉴别,可从病程、诱因、实验室检查、症状特点等方面区分。症状管理原则与预防建议包括对症处理(鼻腔冲洗、环境控制)、预防复发(疫苗接种、生活方式调整)及特殊人群预防重点(儿童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孕妇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急性鼻炎症状自限性,但出现高热持续>3天、黄绿色脓涕伴头痛加重或伴随耳痛、视力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一、急性鼻炎的核心症状表现
急性鼻炎是鼻黏膜的急性炎症,常由病毒感染引发,典型症状包括以下方面:
1.鼻腔局部症状
鼻塞:病毒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早期表现为间歇性鼻塞,随病程进展可转为持续性,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及睡眠质量。
流涕:初期为水样分泌物,后逐渐转为黏液性或脓性,可能伴随鼻腔灼热感。
喷嚏:多在晨起或接触冷空气后频繁发作,与鼻黏膜敏感性增高相关。
嗅觉减退:鼻腔充血及分泌物堵塞导致气味分子无法有效接触嗅区黏膜,症状通常随炎症消退恢复。
2.全身伴随症状
发热:儿童患者体温可达38℃~39℃,成人多表现为低热或无发热,发热程度与病毒毒力及个体免疫反应相关。
头痛:前额或颞部胀痛为主,与鼻腔压力升高及血管扩张有关,可能伴随眼眶周围压痛。
乏力:病毒感染导致机体代谢增加,患者常感疲倦、肌肉酸痛,症状持续1~3天。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症状特点:易出现高热(>39℃)、烦躁不安及喂养困难,部分患儿可能并发中耳炎或鼻窦炎。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含伪麻黄碱的复方制剂,3岁以下儿童禁用鼻用减充血剂,需警惕热性惊厥风险。
2.老年患者
症状特点:基础疾病多(如高血压、冠心病),鼻塞可能导致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加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注意事项:合并糖尿病者需监测血糖波动,避免使用含糖的鼻腔冲洗液,慎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
3.妊娠期女性
症状特点:激素水平变化导致鼻黏膜充血,症状可能较非孕期更严重,易诱发哮喘发作。
注意事项:禁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首选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
三、症状的鉴别诊断要点
1.与过敏性鼻炎的区分
病程:急性鼻炎病程多在7~10天,过敏性鼻炎呈季节性或常年性反复发作。
诱因:急性鼻炎常继发于感冒或疲劳,过敏性鼻炎多与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相关。
实验室检查:急性鼻炎患者血常规可见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gE水平可能升高。
2.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鉴别
症状特点:血管运动性鼻炎无病毒感染证据,症状与情绪波动、温度变化相关,鼻镜检查无黏膜水肿。
四、症状管理原则与预防建议
1.对症处理策略
鼻腔冲洗:使用等渗生理盐水每日2~3次,可减少病毒载量并缓解黏膜充血。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
2.预防复发措施
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急性鼻炎发生率,尤其适用于老年及慢性病患者。
生活方式调整: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以增强免疫力。
3.特殊人群预防重点
儿童: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幼儿园等集体场所需加强通风及手卫生。
孕妇: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妊娠晚期需警惕鼻炎诱发早产风险。
急性鼻炎的症状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并发症风险。若出现高热持续>3天、黄绿色脓涕伴头痛加重,或伴随耳痛、视力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行鼻内镜检查及影像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