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胎停育需综合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包括早孕反应消失、阴道出血或腹痛、子宫大小与孕周不符;辅助检查首选超声,孕早期可见孕囊等,无胚芽或胚芽≥7mm无心管搏动提示可能,孕中晚期有特定异常可确诊,同时结合血清hCG和孕酮检测综合判断。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胎停育史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及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加强监测。诊断流程为初步综合判断、确诊后及时终止妊娠并排查病因。诊断需谨慎避免过度干预,同时给予孕妇心理支持,调整生活方式,胎停育后建议避孕并做孕前检查,高龄或反复胎停育者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
一、临床表现与体征
1.早孕反应消失:若孕妇原本存在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等早孕反应,突然出现症状减轻或消失,需警惕胎停育可能。但需注意,部分孕妇早孕反应本身较轻或无症状,此表现不具有特异性。
2.阴道出血或腹痛:约50%的胎停育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少量出血,颜色多为暗红色或褐色,部分伴有下腹坠痛或隐痛。但需与先兆流产、宫颈病变等鉴别,单纯症状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3.子宫大小与孕周不符:若胚胎停止发育,子宫可能不再随孕周增长而增大,甚至出现缩小。需通过超声检查进一步确认。
二、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停育的首选方法。
孕早期(6~8周):正常妊娠可见孕囊、卵黄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若仅见孕囊而无胚芽,或胚芽长度≥7mm仍无心管搏动,提示胎停育可能。
孕中晚期:若胎儿头臀长≥25mm仍无心管搏动,或羊水过少、胎盘水肿等异常表现,可确诊胎停育。
2.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
正常妊娠时,hCG水平每48~72小时翻倍增长。若hCG增长缓慢或停滞,结合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胎停育。但需注意,单次hCG值降低不能直接诊断胎停育,需动态观察。
3.孕酮检测:孕酮水平过低(如<5ng/mL)可能提示胚胎发育异常,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因孕酮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单一指标诊断价值有限。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35岁):因卵巢功能下降、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胎停育发生率较高。建议加强产前检查,必要时行羊水穿刺或无创DNA检测。
2.既往胎停育史或反复流产史:此类人群需详细排查病因,包括染色体、免疫、凝血功能等,并针对性干预。
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因内分泌代谢紊乱,胎停育风险增加。需控制血糖、血脂,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改善代谢。
4.合并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血糖、血压波动影响胚胎发育。
四、诊断流程与后续处理
1.初步诊断:结合临床表现、超声及hCG检测结果综合判断。若超声提示无心管搏动,且hCG增长停滞或下降,可初步诊断为胎停育。
2.确诊与处理:确诊后需及时终止妊娠,避免稽留流产导致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终止妊娠方式需根据孕周、子宫大小及患者意愿选择药物流产或清宫术。
3.病因排查:胎停育后建议行胚胎染色体检查,明确是否为胚胎因素导致。同时排查母体因素,如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感染等。
五、温馨提示
1.胎停育诊断需谨慎,避免过度干预:部分早期妊娠可能因胚胎着床晚、超声检查时机不当导致“假性胎停育”。建议间隔1~2周复查超声,动态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2.心理支持与疏导:胎停育对孕妇心理影响较大,需给予充分关怀,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3.生活方式调整:胎停育后建议避孕3~6个月,期间调整作息、均衡饮食、戒烟戒酒,为下次妊娠创造良好条件。
4.再次妊娠准备:建议胎停育后行全面孕前检查,排查潜在风险因素。高龄或反复胎停育者,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辅助生殖技术。
胎停育的判断需综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病史,尤其需重视超声检查的核心作用。特殊人群需加强监测与管理,确诊后需及时处理并排查病因,为后续妊娠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