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炎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感染)、鼻腔鼻窦解剖异常(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钩突肥大)、鼻腔病变(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邻近器官感染扩散(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以及其他因素(外伤、医源性因素)。特殊人群中,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感染,家长需注意护理;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且多基础病,要注意保暖锻炼;孕妇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治疗,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可侵入上颌窦引发炎症。例如,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上颌窦炎。而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的成年人,也会因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2.病毒感染:常见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引起上颌窦炎。在流感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病毒后更容易并发上颌窦炎。
3.真菌感染:曲霉菌等真菌可在特定条件下引起上颌窦炎。通常发生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二、鼻腔鼻窦解剖异常
1.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鼻中隔偏曲会影响鼻腔通气引流,导致鼻窦口堵塞,使上颌窦内分泌物排出受阻,从而引发炎症。
2.中鼻甲气化:中鼻甲过度气化,体积增大,可压迫周围结构,影响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增加上颌窦炎发生的风险。
3.钩突肥大:钩突是鼻腔外侧壁的一个重要结构,钩突肥大可堵塞上颌窦开口,影响上颌窦的引流,进而导致炎症发生。
三、鼻腔病变
1.变应性鼻炎:过敏反应导致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可阻塞鼻窦开口,影响上颌窦的通气引流,诱发上颌窦炎。有过敏史的人群,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容易发作变应性鼻炎,进而引发上颌窦炎。
2.鼻息肉:鼻息肉可堵塞鼻腔和鼻窦开口,阻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使得上颌窦内的分泌物积聚,引发炎症。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不良生活环境,会增加鼻息肉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上颌窦炎的发病几率。
四、邻近器官感染扩散
1.扁桃体炎:扁桃体炎症可通过淋巴循环扩散至上颌窦,引起上颌窦炎。儿童扁桃体炎较为常见,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扩散引发上颌窦炎的可能性较高。
2.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位于鼻咽部,肥大的腺样体可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同时影响鼻窦的引流,从而引发上颌窦炎。多见于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导致儿童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若不及时处理,易并发上颌窦炎。
五、其他因素
1.外伤:上颌窦受到外力撞击,如车祸、运动损伤等,可能导致上颌窦黏膜受损,细菌容易侵入,引发炎症。从事高风险运动如拳击、赛车等人群,发生上颌窦外伤的几率相对较高,需注意防护。
2.医源性因素:鼻腔鼻窦手术操作不当,如损伤鼻窦黏膜、未妥善处理手术创面等,可能导致术后感染,引发上颌窦炎。另外,鼻腔填塞物留置时间过长,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患感染性疾病引发上颌窦炎。家长应注意儿童的日常护理,如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感染机会。若儿童出现反复流涕、鼻塞、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较弱,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增加感染风险。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适当锻炼,增强体质。若患有上颌窦炎,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避免相互影响。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若患上颌窦炎,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等。如需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同时,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