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胃疼不一定是胃癌但需重视排查,其常见非胃癌原因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胃癌导致的胃疼有特点且伴伴随表现;排查胃癌可通过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不同人群经常胃疼有特殊情况及应对,老年、女性、有不良生活方式、有既往胃部病史人群需分别注意相应问题。
一、经常胃疼的常见非胃癌原因
1.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酒、吸烟、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胀痛等,通过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可明确诊断。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约半数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感染后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部炎症反复,出现胃疼症状。
2.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十二指肠溃疡多表现为空腹疼,疼痛特点是餐前痛,进食后缓解;胃溃疡多为餐后痛,即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胃疼,随后缓解。比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常在饥饿时出现上腹部疼痛,进食少量食物后可缓解,这是因为胃酸在空腹时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
3.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患者除了有烧心、反酸症状外,也可能出现胃疼,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或上腹部,可在进食后加重。其发病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清除作用降低等因素有关,肥胖、妊娠、长期饮酒等人群更容易患胃食管反流病。
二、胃癌导致胃疼的特点及相关表现
1.疼痛特点:胃癌引起的胃疼没有特异性,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呈持续性,一般药物难以缓解。早期可能只是上腹部隐痛、胀痛,与胃炎、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时难以区分。
2.伴随表现:除胃疼外,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呕血、黑便、吞咽困难等症状。例如,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这是因为肿瘤消耗身体能量,且患者进食受影响;如果肿瘤侵犯血管,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
三、如何排查是否为胃癌
1.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还能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是否为胃癌以及胃癌的病理类型等。对于经常胃疼且年龄在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常规进行胃镜检查。
2.幽门螺杆菌检测: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所以需要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等。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3.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有助于了解胃部周围组织器官的情况,判断是否有肿瘤转移等,但影像学检查不能直接确诊胃癌,主要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四、不同人群经常胃疼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1.老年人群:老年人经常胃疼时更要警惕胃癌等严重疾病,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疾病的不典型表现可能更多。比如,老年人可能胃疼症状不明显,但却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黑便等情况,此时应尽快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2.女性人群:女性经常胃疼时,除了考虑常见的胃部疾病外,还要结合月经、妊娠等情况。例如,妊娠期女性出现胃疼可能与激素变化、子宫增大压迫胃部等有关,但也不能忽视胃部本身疾病的可能;而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影响胃部功能,出现胃疼等不适,需要综合分析排查病因。
3.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的人群,经常胃疼时更应重视。这类人群患胃部疾病包括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同时积极进行胃部相关检查来明确胃疼原因。例如,戒烟限酒、规律饮食后,观察胃疼症状是否缓解,若不缓解则要及时就医进行胃镜等检查。
4.有既往胃部病史人群:比如有胃溃疡病史的人群,经常胃疼时要警惕溃疡复发或恶变。这类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胃疼的变化情况,定期进行胃镜复查,以便及时发现溃疡是否出现异常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