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是含液体等的良性囊状结构,生长缓慢、边界清,影像学有特定表现,多膨胀生长,小囊肿影响小,大囊肿可压迫致症状,治疗视情况而定;肿瘤分良恶性,良性瘤分化好、生长缓、影响小,恶性瘤分化差、具侵袭性、能转移,影像学表现不同,生长方式有差异,对机体影响严重程度不同,治疗上良性瘤多手术切除,恶性瘤需综合治疗,且不同人群在囊肿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上存在差异。
一、定义与性质
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是含有液体、半固体物质或气体的囊状结构,一般由上皮组织覆盖囊壁,其生长缓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例如,肾囊肿,多数肾囊肿是单纯性肾囊肿,起源于肾小管,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内为清亮液体,对周围肾组织压迫较轻。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好,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一般对机体影响较小;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差,生长具有侵袭性,可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还能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比如,乳腺纤维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而乳腺癌则是恶性肿瘤,乳腺癌细胞可侵犯周围组织并转移至肺、骨等远处器官。
二、影像学表现
囊肿: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包膜完整;CT检查呈低密度影,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以肝囊肿为例,超声下肝脏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缘锐利;CT平扫肝内低密度灶,CT值接近水;MRI上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且信号均匀。
肿瘤:良性肿瘤在超声、CT、MRI上边界多清晰,内部信号或密度相对均匀,但部分良性肿瘤也可有一些特殊表现;恶性肿瘤边界常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信号或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多有不均匀强化。例如,肺部良性肿瘤错构瘤,CT上可见“爆米花”样钙化;肺部恶性肿瘤肺癌,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边缘有毛刺、分叶,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强化。
三、生长方式
囊肿:多呈膨胀性生长,像吹气球一样向周围组织挤压,使其移位,但一般不侵犯周围组织。例如,卵巢囊肿,主要是向卵巢周围组织推移,而较少浸润破坏周围组织。
肿瘤:良性肿瘤多为膨胀性生长,与囊肿类似;恶性肿瘤除膨胀性生长外,还可呈浸润性生长,像树根长入泥土一样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等,破坏周围组织结构。比如,胃癌细胞可浸润胃壁各层并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
四、对机体的影响
囊肿:较小的囊肿通常无明显症状,对机体影响不大。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引起相应症状。例如,肝囊肿较大时可压迫胆管,导致黄疸;肾囊肿较大时可压迫肾脏实质,影响肾功能。
肿瘤:良性肿瘤如果生长在重要部位,也可引起严重后果,如颅内良性肿瘤压迫脑组织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恶性肿瘤则会迅速消耗机体营养,导致患者消瘦、贫血、恶病质等,还会因转移破坏转移部位组织器官功能,如肺癌脑转移可引起头痛、偏瘫、昏迷等。
五、治疗原则
囊肿: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通常定期观察,监测其大小、形态变化;对于较大的囊肿或有症状的囊肿,可采取穿刺抽液、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例如,肾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且有症状时,可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注入硬化剂,或手术切除囊肿。
肿瘤:良性肿瘤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多数可治愈;恶性肿瘤则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早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有可能根治,中晚期恶性肿瘤需要多种治疗手段结合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比如,早期乳腺癌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情况进行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晚期肺癌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靶向治疗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囊肿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老年人群体中囊肿和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更谨慎地评估身体状况;女性乳腺相关的囊肿和肿瘤相对多见,生活中应重视乳腺自查等;长期吸烟的人群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等。特殊人群在面对囊肿或肿瘤时,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遵循相应的医疗建议,以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