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治疗因类型不同而异,急性中耳炎一般治疗需休息、调整饮食,有鼻塞用鼻腔减充血剂,抗感染分细菌和病毒情况,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后有不同用药;分泌性中耳炎要病因治疗及用咽鼓管吹张术、鼓膜穿刺抽液等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慢性中耳炎发作期药物治疗,骨疡型尽早乳突根治术,胆脂瘤型及时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及操作需谨慎,老年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影响及手术安全。
一、急性中耳炎治疗
1.一般治疗
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调整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良好的休息和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身体恢复。成人也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这有利于身体自身免疫功能对抗感染。
对于有鼻塞症状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鼻腔减充血剂,但要注意使用时间,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药物性鼻炎。因为鼻塞会影响咽鼓管通气,使用鼻腔减充血剂可暂时缓解鼻塞,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有研究表明,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感染,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头孢呋辛对常见的中耳炎致病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需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临床指征,避免滥用。对于病毒性中耳炎,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3.局部治疗
鼓膜穿孔前,可使用2%酚甘油滴耳,有消炎止痛作用。但当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药,因为酚甘油遇脓液释放出碳酸,可腐蚀鼓膜及鼓室黏膜。鼓膜穿孔后,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清洗外耳道脓液可保持中耳引流通畅,有利于炎症消退。
二、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肥大可行腺样体切除术,慢性鼻窦炎可进行相应的抗炎、改善鼻窦引流等治疗。因为腺样体肥大可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的炎症可蔓延至咽鼓管周围,影响其功能。
2.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可使用咽鼓管吹张术,如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等。捏鼻鼓气法是患者吸气后,捏住鼻孔,用力呼气,使气流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波氏球法需由医生操作,通过特定装置将气流送入咽鼓管。这些方法可改善中耳通气,促进中耳积液排出。对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还可考虑行鼓膜穿刺抽液,将中耳积液抽出,缓解耳部闷塞感等症状。对于积液黏稠不易抽出的患者,可考虑行鼓膜切开术,同时可放置鼓膜通气管,保持中耳通气引流。
三、慢性中耳炎治疗
1.药物治疗
单纯型慢性中耳炎发作期可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上述的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同时可使用抗生素口服,控制感染。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在急性发作期也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手术治疗
对于骨疡型中耳炎,应尽早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防止并发症发生。胆脂瘤型中耳炎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如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等,彻底清除胆脂瘤组织,修复鼓膜及重建中耳传音结构,提高听力。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恢复中耳正常结构和功能。
四、特殊人群中耳炎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的耳部结构与成人不同,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儿童适用性,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听力等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例如,2%酚甘油在儿童鼓膜穿孔后禁用。在进行咽鼓管吹张等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力度,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宽、直,操作不当易造成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听力、耳部症状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不易被察觉。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中耳炎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肾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可能减退,某些抗生素的代谢排泄会受到影响。在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手术安全。同时,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愈合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