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心脏舒张期功能受损致心室充盈障碍、收缩功能可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需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因症状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似易误诊漏诊,明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改善至关重要。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症状如活动后气促等,体征如颈静脉怒张等)、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有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E/A比值降低等,血浆B型利钠肽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提示心衰可能,心脏磁共振成像可评估但费用高不常规使用)及诊断流程(排除其他原因,综合评估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发病率高,超声心动图评估需谨慎,BNP水平受肾功能影响)、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症状可能不典型)、合并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体重,避免使用加重舒张功能障碍药物)需注意个体化评估。诊断中存在仅依赖BNP水平诊断、忽视超声心动图评估等误区,应对措施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避免单一指标依赖,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总结而言,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需综合多方面,特殊人群需个体化评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对预后改善至关重要,建议定期随访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一、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概念与诊断重要性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指心脏在舒张期功能受损,导致心室充盈障碍,而收缩功能可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诊断需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因症状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似,易被误诊或漏诊。明确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尤其对老年、女性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二、诊断标准与关键指标
1.临床表现
症状:活动后气促、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似,但肺部啰音可能较轻或无。
体征: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但心界扩大不明显,心率可能正常或轻度增快。
2.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核心检查,评估心室舒张功能。关键指标包括: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升高:反映舒张期充盈障碍。
E/A比值降低: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与A峰比值<1,提示舒张功能受损。
E/e'比值升高: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降低,E/e'>14提示左房压升高。
左房容积指数(LAVI)增大:LAVI>34ml/m2提示左房重构。
血浆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升高提示心衰可能,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因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可能低于收缩性心力衰竭。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心肌纤维化及舒张功能,但费用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查。
3.诊断流程
排除其他原因:如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等。
综合评估:结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符合以下条件可诊断:
存在心衰症状或体征。
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LVEF≥50%)。
存在舒张功能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证据。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需注意:
超声心动图评估需谨慎,因老年人心肌僵硬度增加,舒张功能可能普遍下降。
BNP水平可能受肾功能影响,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女性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小血管病变相关。需注意:
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
超声心动图评估需关注左房容积及舒张功能指标。
3.合并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需: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体重,改善舒张功能。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舒张功能障碍的药物,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在部分患者中需慎用。
四、诊断中的误区与应对
1.误区:
仅依赖BNP水平诊断:BNP升高可能见于其他疾病,如肺栓塞、肾功能不全等。
忽视超声心动图评估:舒张功能异常需结合多参数综合判断,单一指标可能不准确。
2.应对措施: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避免单一指标依赖。
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动态评估舒张功能变化。
五、总结与建议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合并基础疾病者)需个体化评估,避免误诊或漏诊。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血压、血糖、体重)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定期随访,动态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