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机体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基因水平调控失常致克隆性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生长缓慢、有包膜等,恶性生长快、浸润性生长等,其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了解肿瘤相关情况对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重要
一、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一)细胞异常增生的机制
正常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都受到精确的调控。而肿瘤细胞由于基因发生突变等改变,使得调控机制紊乱。例如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等情况,会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持续增殖。一些致癌因素,如化学致癌物质(如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物质,常见于烟草烟雾、烧烤食物中)、物理致癌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生物致癌因素(如某些病毒,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发生相关等),都可能诱发细胞基因的改变,进而引发细胞的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二、肿瘤的分类
(一)良性肿瘤
1.生长特点
良性肿瘤生长较为缓慢,通常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一般不浸润周围组织。例如子宫肌瘤,它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呈球形,与子宫肌层有明显界限,通过手术切除后一般不易复发。
2.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发生的部位。例如长在颅内的良性肿瘤,由于颅腔空间有限,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可能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引起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而长在体表的良性肿瘤,如皮肤的脂肪瘤,一般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局部的肿块,可能影响外观,但通常不会危及生命。
(二)恶性肿瘤
1.生长特点
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常呈浸润性生长,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例如肺癌细胞可以侵犯周围的肺组织、胸膜、纵隔等结构,还可能通过淋巴道、血道等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2.对机体的影响
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严重,除了局部的肿块压迫、侵犯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症状外,还会消耗机体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等恶病质表现。而且肿瘤转移到不同部位会引起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肝癌转移到肺部,会影响肺部的呼吸功能,导致咳嗽、咯血等症状;转移到骨骼会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三、肿瘤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人群差异
(一)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段好发的肿瘤有所不同。儿童时期常见的肿瘤有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中老年人群中,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与不同年龄段机体的生理状态、免疫功能以及接触致癌因素的累积时间等有关。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一些病毒感染等因素容易诱发肿瘤;中老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同时长期接触环境中的致癌物质等因素累积效应增加,导致肿瘤发病率上升。
(二)性别因素
部分肿瘤存在性别差异。例如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的生理结构、激素水平等有关,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前列腺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较高,与男性的雄激素等因素有关。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会损伤肺部细胞的DNA等,导致细胞癌变;长期酗酒会增加肝癌、食管癌等的发病风险,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等会对肝脏、食管等组织造成损伤,引发细胞的异常增生;缺乏运动、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等生活方式会增加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病风险。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会导致肥胖,而肥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可能与肥胖引起的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缺乏运动则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不利于机体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
(四)病史因素
某些既往病史也会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例如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几率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慢性炎症状态会持续刺激组织细胞,导致细胞不断修复再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的突变等,进而引发肿瘤。
总之,肿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了解肿瘤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的发病因素等对于肿瘤的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