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处理分紧急处理、进一步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紧急处理有压迫止血(身体前倾,捏紧双侧鼻翼510分钟)、冷敷(冷毛巾或冰袋敷前额、鼻根,每次1520分钟)、填塞止血(用棉球、纱布填塞鼻腔)。进一步处理,若紧急处理后仍出血或频繁发作、量大多等应就医,医生会做前鼻镜、鼻内镜及血常规等检查,依情况采用烧灼、填塞、手术止血。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要安抚情绪、适度压迫,排查全身问题并纠正不良习惯;老年人关注血压,告知病史用药;孕妇避免压迫腹部,选温和止血法;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难止血,尽快就医并避免外伤。
一、鼻出血时的紧急处理
1.压迫止血:身体微微前倾,头部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防止血液流入口腔和咽喉。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通过压迫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促使破裂血管形成血栓而止血。此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轻微鼻出血情况。若单指压迫效果不佳,可尝试用拇指和食指同时捏住鼻翼。
2.冷敷: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前额、鼻根部等部位,促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冷敷时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毛巾或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一层薄布。冷敷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可重复进行。但冷敷对于严重鼻出血可能仅起到辅助作用,不能替代其他止血措施。
3.填塞止血:当压迫止血效果不佳时,可使用干净的棉球、纱布等填塞鼻腔。将棉球或纱布轻轻塞入出血侧鼻腔,尽量填满,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但注意不要过度用力,避免损伤鼻腔黏膜。若家中没有合适的填塞物,不建议随意使用不洁净物品填塞,以免引发感染。
二、鼻出血后的进一步处理
1.就医:如果经过上述紧急处理后鼻出血仍未停止,或鼻出血频繁发作,出血量较大,出现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就医途中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出血。
2.检查:医生一般会首先进行前鼻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鼻中隔等部位有无破损、溃疡、新生物等。对于出血部位不明确或怀疑鼻腔后部出血的患者,可能会进一步行鼻内镜检查,以更准确地确定出血点。同时,可能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排查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因素导致的鼻出血。
3.治疗
烧灼止血:对于明确出血点且出血量较小的患者,可采用烧灼法。常用的有电烧灼、化学烧灼等。通过烧灼使出血点局部组织凝固,封闭血管,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对于出血较剧烈、出血部位不明确或烧灼止血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使用凡士林油纱条、膨胀海绵等进行鼻腔填塞。填塞时间一般根据病情而定,通常13天,期间可能会有鼻部胀痛、头痛等不适。
手术止血:对于经上述治疗仍无法止血或存在明确出血血管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鼻腔血管结扎术、鼻中隔矫正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决定。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出血较为常见,多因鼻腔黏膜娇嫩,且常有抠鼻等不良习惯导致。在紧急处理时,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哭闹加重鼻出血。家长在使用压迫止血法时,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儿童鼻部软组织。若需填塞止血,应选用柔软、适合儿童鼻腔大小的填塞物。对于反复鼻出血的儿童,除了排查鼻腔局部因素外,还应关注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问题。同时,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抠鼻。
2.老年人:老年人鼻出血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相关。鼻出血时,在进行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关注血压情况,若血压较高,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以防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出血。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病史及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出血后止血相对困难,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3.孕妇:孕妇鼻出血时,在进行紧急处理时要注意避免对腹部造成压迫。尽量采用相对温和的止血方法,如压迫止血和冷敷。就医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医生在选择检查和治疗方法时会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操作。同时,孕妇鼻出血可能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鼻腔黏膜充血有关,要注意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
4.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异常,鼻出血可能较难控制。鼻出血时,在进行常规紧急处理的同时,应尽快就医。就医途中要尽量减少活动,避免碰撞。医生在治疗时除了针对鼻出血进行处理外,还会结合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此类患者日常要注意避免鼻腔受到外伤,保持鼻腔清洁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