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常见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常见症状有鼻塞,初期多单侧,后可双侧,持续且程度不一,影响通气致张口呼吸、打鼾;流涕多为黏液性或脓性,可能倒流引发咽部不适;嗅觉减退或丧失,渐进性加重;头部闷胀不适,晨起稍重;耳部症状如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因堵塞咽鼓管咽口致中耳压力失衡。特殊人群中,儿童鼻息肉少见但症状不典型,长期可影响面部骨骼发育,优先保守治疗,注意鼻腔清洁;老年人鼻息肉可能加重心肺负担,治疗需综合评估,注意保暖锻炼;孕妇因激素变化症状可能加重,用药谨慎,可先盐水冲洗,注意保持空气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
一、鼻息肉的常见症状
1.鼻塞:这是鼻息肉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初期可能为单侧鼻塞,随着息肉体积增大或双侧鼻腔均出现息肉,可发展为双侧鼻塞,且呈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鼻塞会影响鼻腔通气,导致患者需要张口呼吸,睡眠时还可能出现打鼾的情况。研究显示,约80%90%的鼻息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塞症状。对于生活方式上长期有不良鼻腔习惯如经常用力擤鼻、挖鼻的人群,鼻塞症状可能会加重。而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患者,在过敏季节发作时,合并鼻息肉的鼻塞症状也会更为明显。
2.流涕:鼻息肉患者常伴有流涕症状,鼻涕多为黏液性或脓性。如果同时合并鼻窦感染,鼻涕可能会增多且变得黏稠,甚至带有脓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鼻涕倒流至咽部的情况,引起咽部不适、咳嗽等症状。大约60%70%的患者会有流涕症状。对于本身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以及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流涕症状可能更容易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3.嗅觉减退或丧失:鼻息肉可能阻塞嗅区,影响气味分子到达嗅区黏膜,从而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这种嗅觉障碍多为渐进性,随着息肉的生长逐渐加重。研究表明,约40%50%的鼻息肉患者会出现嗅觉问题。对于从事对嗅觉要求较高职业(如品酒师、调香师等)的人群,嗅觉减退会严重影响其工作。此外,嗅觉减退可能导致患者对气味感知不灵敏,无法及时察觉生活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等,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4.头部闷胀不适:由于鼻息肉堵塞鼻腔,引起鼻窦通气引流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头部闷胀不适的症状,一般多为双侧性,程度相对较轻,通常在晨起时症状可能会稍重,午后可能有所缓解。约30%40%的患者会有此类症状。对于本身就有偏头痛病史的患者,鼻息肉引发的头部闷胀可能会加重其头痛症状。而长期头部闷胀不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5.耳部症状:当鼻息肉堵塞咽鼓管咽口时,可能会引起耳部的一系列症状,如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这是因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内压力失衡。此类耳部症状在鼻息肉患者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约10%20%。儿童鼻息肉患者若出现耳部症状,可能影响其语言发育,应引起家长重视。对于本身有耳部疾病病史的患者,鼻息肉引发的耳部症状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息肉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不典型。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反复流涕、揉鼻等表现。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鼻息肉导致的鼻塞、张口呼吸等,可能影响面部骨骼发育,形成腺样体面容,如牙列不齐、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等。因此,若怀疑儿童有鼻息肉,应及时就医,尽早诊断和治疗。治疗上,会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尽量避免手术对儿童鼻腔及周围组织发育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儿童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冲洗鼻腔,减少鼻腔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鼻息肉引起的长期鼻塞、张口呼吸,可能会加重心肺负担,尤其对于有慢性心肺疾病的老年人,可能诱发心肺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在治疗鼻息肉时,需综合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减少鼻腔炎症的发生,降低鼻息肉复发风险。同时,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孕妇: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鼻黏膜容易出现充血、肿胀,可能使原有的鼻息肉症状加重。孕期用药需谨慎,很多治疗鼻息肉的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应避免使用。若鼻塞等症状严重,可先尝试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冲洗鼻腔,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孕妇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鼻息肉症状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