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低热是由肿瘤本身引起,体温在37.5℃-38℃间,有其体温特点、伴随症状及相关检查表现,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有肿瘤病史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要密切关注异常表现及时就医,老年要定期体检全面排查,有肿瘤病史人群要定期复查出现低热及时就医并告知病史。
一、肿瘤低热的定义
肿瘤低热是指由肿瘤本身引起的体温升高,一般体温在37.5℃-38℃之间,与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有所区别。
二、肿瘤低热的判断要点
(一)体温特点
1.温度范围:肿瘤低热通常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一般不会超过38.5℃,这与感染性发热可能达到更高体温有所不同。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热可能会超过39℃甚至更高。
2.体温波动规律:肿瘤低热的体温波动相对较有规律,一般在一天之中体温的变化有一定特点,通常上午体温相对偏低,下午或傍晚可能略有升高,但总体波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1℃。
(二)伴随症状
1.肿瘤相关表现
肿块:身体可触及肿块,例如肺癌患者可能在肺部触及肿块,肝癌患者可能在右上腹触及肿块等。这些肿块的存在是肿瘤本身的一个重要体征,与肿瘤低热的出现往往相关联。
消耗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表现,这是因为肿瘤细胞生长会消耗机体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患者身体处于消耗状态,进而可能引起低热。比如肺癌晚期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消瘦和乏力症状,同时伴有低热情况。
2.排除感染因素
感染相关检查:进行血常规等感染相关检查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通常无明显感染性升高表现。例如,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而肿瘤低热患者进行此类检查时一般没有这样的改变。
(三)相关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部分肿瘤标志物会有异常升高,例如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常明显升高,肺癌患者癌胚抗原(CEA)等可能会有升高情况。但需要注意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意味着一定是肿瘤低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可以发现体内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情况。例如通过肺部CT可以发现肺部肿瘤的存在,对于判断是否是肿瘤引起的低热有重要意义。如果CT发现肺部有占位性病变,结合其他表现则要高度怀疑肿瘤低热可能。
MRI检查:对于一些软组织肿瘤等的检测有其独特优势,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明确肿瘤的存在,从而辅助判断是否为肿瘤低热。
三、不同人群肿瘤低热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1.特点:儿童肿瘤低热时,除了可能有上述一般肿瘤低热的体温特点、伴随症状及检查表现外,还可能因为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和身体发育特点,表现出相对更不典型的情况。例如,儿童肿瘤低热时可能体温波动不如成人规律,且消耗表现可能更不易被家长早期发现,因为儿童本身可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消瘦等表现可能容易被忽略。
2.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变化以及是否有异常肿块等情况,一旦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体温在37.5℃-38℃之间波动,且伴有消瘦、乏力等表现,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情况。同时,儿童由于身体较为娇嫩,在检查和后续可能的治疗中要更加注重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老年人群
1.特点:老年人群肿瘤低热时,可能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肿瘤相关表现可能不典型。例如,老年肿瘤患者的消耗表现可能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而被忽视,体温波动可能也不如中青年明显。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这会干扰对肿瘤低热的判断。
2.注意事项:老年人群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肿瘤相关的筛查项目。当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体温在37.5℃-38℃之间波动时,要全面排查,除了进行肿瘤相关检查外,还要考虑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引起的类似表现的可能。在就医过程中,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既往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是否为肿瘤低热。
(三)有肿瘤病史人群
1.特点:有肿瘤病史人群出现低热时,首先要考虑肿瘤复发等情况。此时体温可能在肿瘤低热的范围,同时可能伴有肿瘤相关的局部症状,例如肺癌术后患者出现低热,要考虑是否有肺部肿瘤复发等情况,可能会有咳嗽、胸痛等症状较前加重等表现。
2.注意事项:这类人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定期复查,包括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检查。当出现低热时,要及时就医,并且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肿瘤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快速判断是肿瘤复发等原因引起的低热还是其他新的情况导致的低热,从而采取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