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来源:民福康

心脏瓣膜病是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疾病,可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引发心脏负荷增加等问题。病因多样,包括退行性病变、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等,病变类型有瓣膜狭窄、关闭不全及混合性病变。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活动后心悸气短或无明显症状,进展期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并发症有心律失常等。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超声心动图是确诊“金标准”。治疗策略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妊娠期女性、儿童与青少年需注意不同事项,且建议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预后与瓣膜病变类型、心功能分级等因素相关,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生物瓣置换者可能需二次手术,同时患者需心理支持。心脏瓣膜病治疗需个体化,早期诊断与干预可改善预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并定期随访。

一、心脏瓣膜病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因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一类疾病。正常瓣膜通过单向开闭维持血液单向流动,而瓣膜病可导致瓣膜狭窄(开合受限)或关闭不全(反流),进而引发心脏负荷增加、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

二、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与分类

1.病因分类

退行性病变:多见于老年人群,因瓣膜纤维化或钙化导致功能异常,与年龄增长相关。

风湿性心脏病:由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累及瓣膜,常见于发展中国家,以二尖瓣狭窄为主要表现。

先天性畸形: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等,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确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瓣膜穿孔、赘生物形成,需紧急干预。

其他病因: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或放疗、药物(如芬氟拉明)相关损伤。

2.病变类型

瓣膜狭窄:瓣膜开口缩小,阻碍血液流出(如主动脉瓣狭窄)。

瓣膜关闭不全:瓣膜闭合不严,导致血液反流(如二尖瓣关闭不全)。

混合性病变:同一瓣膜同时存在狭窄与关闭不全。

三、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症状

早期:活动后心悸、气短,或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杂音)。

进展期: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咳嗽、下肢水肿,甚至心绞痛(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常见)。

严重并发症:心律失常(如房颤)、血栓栓塞(脑卒中风险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

2.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听诊可闻及特征性杂音(如二尖瓣狭窄的隆隆样杂音)。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确诊瓣膜病变的“金标准”,可评估瓣膜形态、活动度及反流程度。

心脏磁共振(CMR):用于复杂病例的瓣膜结构与心功能评估。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提高瓣膜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尤其适用于术前评估。

其他检查:心电图(房颤)、胸片(心脏扩大)、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功能储备)。

四、心脏瓣膜病的治疗策略

1.药物治疗

利尿剂:减轻水肿,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改善心室重构,延缓心功能恶化。

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如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绞痛患者)。

抗凝治疗:房颤或机械瓣置换术后需长期抗凝(如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

2.介入治疗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适用于高龄、外科手术风险高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用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严重心衰的患者。

3.外科手术治疗

瓣膜修复术:保留自身瓣膜结构,适用于瓣膜条件可修复的患者(如二尖瓣脱垂)。

瓣膜置换术: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需根据年龄、预期寿命及抗凝意愿选择。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与人文关怀

1.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需多学科评估(如心外科、麻醉科联合)。

2.妊娠期女性:风湿性心脏病或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密切监测心功能,避免心力衰竭,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3.儿童与青少年:先天性瓣膜病需定期随访,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猝死风险,部分患儿需早期干预。

4.生活方式建议:

低盐饮食:控制液体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规律运动:根据心功能分级制定运动计划,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风险因素。

六、心脏瓣膜病的预后与长期管理

1.预后因素:瓣膜病变类型、心功能分级、是否合并房颤或肺动脉高压均影响预后。

2.长期随访:

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瓣膜功能及心功能。

生物瓣置换者:10~15年后可能需二次手术,需提前规划。

3.心理支持:慢性疾病可能导致焦虑或抑郁,需家庭与社会支持,必要时心理干预。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需个体化,结合病因、病变类型及患者整体状况制定方案。早期诊断与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疗团队,定期随访,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风险。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脱垂主要是指患者二尖瓣的瓣膜或瓣膜下方的腱索、乳头肌等组织出现病变,导致其在心室收缩期出现二尖瓣瓣膜脱入左心房的情况,可能会伴或不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如何治疗心脏瓣膜病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多休息,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以防过度劳累,限制钠盐的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2.药物治疗 出现心衰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福辛普利钠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改善其胸闷、气促的表现。 3.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
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严重吗
赵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是否严重,应根据原因进行判断。 窦性心律是正常的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是心电图上的一种表现,通常指心电图中V5、V6导联的R波电压增高,超过一定标准。瘦长体型或心脏位置偏左的人群,可能在没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左心室高电压,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不严重。但
心衰肺积水能活多久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衰肺积水患者的存活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切预估。 如果患者原本的心脏疾病非常严重,如广泛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功能极差,那么其预后往往不佳,存活时间可能较短。而对于心脏疾病相对较轻,通过积极治疗能够较好控制病情进展的患者,生存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及时且规范的治疗对于
血压正常会得脑梗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血压正常也可能会患上该病。 脑梗死的病因较多,如果患者的血压正常,但是血糖和血脂等常规指标持续偏高,也容易导致脑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或者闭塞,最终诱发脑梗死。另外,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可能会发生心源性栓塞,导致脑梗死。 当患者出现疑似脑梗死的症
脑梗是什么引起的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是指脑梗死,脑梗死主要由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等几种原因引起。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后可导致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若脑动脉所以发生缺血、缺氧,则会引起脑组织软化、坏死,形成脑梗死。 2、小动脉闭塞 患者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引起脑部小动脉玻璃样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可发展
引起脑梗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有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以及小动脉闭塞等。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在长时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血管的闭塞,或是原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起脑梗死。 2.心源性栓塞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
脑梗死有哪些常见诱因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死常见的诱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1、高血压 患者血压长时间偏高于正常,导致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进而诱发脑梗死。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偏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脑部动脉血管血流减慢后,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血管,进而诱发脑梗死。 3、心脏病
为什么会出现脑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是指脑梗死,脑梗死是不是会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等原因有关。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造成动脉栓塞,还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将血管堵住,从而诱发脑梗死。 2、小动脉闭塞 患有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脑部小动脉出现玻璃样变,患有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上述因素均可能增加发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遗传吗?
陈名金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甲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般指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不具有遗传倾向。风心病是一种由风湿炎症反复发作,累及心脏瓣膜的病变,症状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狭窄或者是关闭不全、乏力、心慌、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风心病发病主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营养不足、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较弱、长期居住在
得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该怎么办?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得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急性发病期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由于风湿热是因为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所以一般选择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抑制链球菌感染。针对患者心衰现象,需要进行强心利尿治疗。如果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也可以通过心脏瓣膜修补术、人工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
心脏瓣膜病做哪些检查
李洪利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如果怀疑有心脏瓣膜病,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可以通过查体检查来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医生查体检查时,发现患者有震颤表现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常用检查方式是心脏超声,可以明确看到患者心脏形态、大小,以及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以进一步分析。除了以上检查,患者还可以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心脏瓣膜病如何治疗
贡鸣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治疗,具体分为以下两类:第一、内科治疗。在瓣膜病发生时,要找到诱发瓣膜病的病因。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要应用抗生素杀灭血液中的细菌。如瓣膜病引起心衰,这时需要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能够减缓心脏负担,减轻心衰症状。而当出现心律失常以后,要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纠正异常心率。第二、外科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如果瓣膜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王振东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心脏内的四个瓣膜发生病变。心脏主要是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这四个心腔所组成,四个心腔之间相互交通而产生了四个瓣膜,即由右心房到右心室的三尖瓣,由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肺动脉瓣,从左心房到左心室的二尖瓣和左心室到主动脉的主动脉瓣。四个瓣膜都保证了血液单向流动,其中任何一块瓣膜发生异常,便会破坏单向移动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前准备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手术之前,首先要通过心脏彩超全面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状态,如果是瓣膜狭窄要明确瓣膜狭窄的程度。如果是瓣膜返流或者脱垂,还要明确心脏的收缩以及舒张功能的情况,再做下一步的准备。另外,还应该查明血型鉴定以及病毒筛查血液分析,这些都对手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会有穿刺点的出血、血肿、动静脉瘘以及切口的感染;心律不齐,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心排综合症。所以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要及时的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对症治疗,才能更快恢复健康。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多久复查一次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需要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根据复查的结果调整治疗的方案。心脏瓣膜病是指类风湿因子的轻疾或者老年退行性病,造成瓣膜无法正常开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前往医院,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这样可能使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