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窦炎是什么病
额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病因有感染、解剖、过敏、鼻腔结构异常等,临床表现有局部头痛、鼻塞、流涕及全身不适等,诊断靠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药物、鼻腔冲洗、手术,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纠正鼻腔结构异常来预防。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较为常见,例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容易蔓延至额窦,引发炎症。儿童由于呼吸道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容易因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而患额窦炎。
真菌也可能引起额窦炎,在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中相对多见,这类人群自身免疫力较低,容易遭受真菌侵袭。
2.解剖因素
额窦的解剖结构特点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额窦开口相对狭窄,一旦发生水肿等情况,容易导致引流不畅,从而使分泌物积聚,为细菌等病原体滋生创造条件。例如,儿童的额窦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开口相对更狭窄,更易出现引流问题。
3.其他因素
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过敏反应可波及额窦黏膜,导致额窦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引发额窦炎。过敏体质的人群,如患有花粉症等过敏性疾病时,更易发生额窦炎相关症状。
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结构异常可影响额窦的正常引流,使额窦内环境改变,增加额窦炎的发病几率。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头痛:是额窦炎常见的症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急性额窦炎患者往往在晨起后不久开始出现头痛,且逐渐加重,中午时达到高峰,疼痛部位多在前额部,可伴有眼眶上内侧的疼痛。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额窦内的分泌物积聚,晨起头部直立时,分泌物刺激窦口及黏膜引起疼痛。慢性额窦炎患者的头痛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隐痛或胀痛。
鼻塞:鼻腔黏膜炎症导致充血、水肿,引起鼻塞,可单侧或双侧鼻塞。儿童鼻塞时可能表现为呼吸不畅、张口呼吸等,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影响面部发育。
流涕:急性额窦炎时流涕较多,可为脓性涕。慢性额窦炎流涕症状相对较轻,有时可表现为黏脓性涕。
2.全身症状
急性额窦炎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不适、发热、畏寒等症状,儿童患者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可能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情况。而慢性额窦炎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能仅有疲倦、记忆力减退等表现。
三、诊断
1.症状和体征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头痛的特点、流涕情况等,以及进行鼻部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等体征,初步怀疑额窦炎。
2.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是诊断额窦炎的重要方法。通过鼻窦CT可以清晰地看到额窦的形态、窦内是否有积液、黏膜是否增厚等情况,有助于明确额窦炎的诊断以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CT下可见额窦黏膜增厚超过2mm,窦腔内有密度增高影等表现提示额窦炎。
鼻窦MRI: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额窦炎诊断有帮助,如怀疑有真菌感染等情况时,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一般不作为额窦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四、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额窦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明确是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患者不可自行随意使用。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水肿,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黏液促排剂:有助于促进窦腔内的黏液排出,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
2.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改善鼻腔通气。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注意操作方法,避免过度用力,可选择儿童专用的鼻腔冲洗器具。
3.手术治疗
对于经药物治疗无效、存在鼻腔结构异常影响引流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等,通过手术改善额窦的引流情况,从而治疗额窦炎。但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治疗。
五、预防
1.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对于儿童来说,要保证合理的膳食结构,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运动,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儿童可以进行户外活动、慢跑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但要注意方法正确。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要积极控制过敏症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
3.纠正鼻腔结构异常
如果存在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结构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以避免影响鼻窦的引流而引发额窦炎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