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初期单侧,后可双侧,影响不同人群呼吸及发育)、流涕(黏液性或脓性,过敏者呈清水样)、嗅觉障碍(因阻塞嗅区导致,影响生活且恢复困难)、头部闷痛(因鼻窦通气引流不畅引发,晨起明显)、耳部症状(堵塞咽鼓管咽口致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特殊人群中,儿童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部发育,治疗需选副作用小的方法并做好鼻腔护理;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治疗要评估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注意预防感染和药物相互作用;孕妇因激素变化症状可能加重,治疗应避免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可鼻腔冲洗并注意日常护理。
一、鼻息肉的常见症状
1.鼻塞
鼻息肉会导致鼻腔通气受阻,引发鼻塞症状。初期多为单侧鼻塞,随着息肉体积增大或数量增多,可发展为双侧鼻塞。鼻塞程度因人而异,轻者表现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重者则呈持续性鼻塞,严重影响呼吸,患者常需张口呼吸,进而可能引发咽干、咽痛等症状。儿童鼻息肉患者由于鼻腔相对狭窄,鼻塞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对其睡眠和生长发育都可能产生影响,如睡眠时打鼾、睡眠不安稳等,长期张口呼吸还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形成腺样体面容。老年人因鼻腔生理功能减退,合并鼻息肉时,鼻塞症状可能加重,且常伴有嗅觉减退等情况。
2.流涕
患者常有流涕症状,多为黏液性或脓性鼻涕。鼻息肉刺激鼻腔黏膜,导致分泌物增多,若合并鼻窦感染,鼻涕可能变为脓性,颜色发黄,量也会增多。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流涕症状可能与过敏反应相关,呈清水样鼻涕,同时可能伴有鼻痒、打喷嚏等症状。
3.嗅觉障碍
鼻息肉可阻塞嗅区,影响气味分子到达嗅区黏膜,从而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部分患者在鼻息肉较小时,可能仅表现为嗅觉敏感度下降,随着息肉增大,嗅觉障碍会逐渐加重。长期的嗅觉减退不仅影响患者对食物味道的感知,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使患者对周围环境中的有害气味如煤气泄漏等不能及时察觉,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嗅觉障碍在鼻息肉患者中较为常见,且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恢复相对困难。
4.头部闷痛
鼻息肉阻塞鼻窦开口,引起鼻窦通气引流不畅,可导致鼻窦内压力升高,引发头部闷痛。疼痛部位多位于额部、双侧颞部或鼻根部,程度轻重不一,一般为闷胀样疼痛,而非尖锐刺痛。在晨起时,由于夜间鼻窦内分泌物积聚,疼痛可能较为明显,随着活动后鼻窦内分泌物排出,疼痛可能会稍有缓解。对于合并鼻窦炎的鼻息肉患者,头部闷痛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此外,长期的头部闷痛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5.耳部症状
当鼻息肉堵塞咽鼓管咽口时,可引起耳部的一系列症状。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内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出现耳闷、耳鸣症状,患者自觉耳部胀满不适,听声音如同隔着一层膜。若病情进一步发展,中耳腔积液,可导致听力下降,影响患者的听觉功能。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对声音反应不灵敏,家长需注意观察。耳部症状在鼻息肉患者中虽不如鼻塞、流涕等症状常见,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患者的听力造成不可逆损害。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鼻息肉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鼻塞等症状的耐受性较差。长期张口呼吸会影响面部骨骼发育,如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等腺样体面容。因此,一旦发现儿童有鼻息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择对儿童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需使用药物,要严格遵循医嘱,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家长要注意帮助儿童做好鼻腔护理,如指导其正确擤鼻,避免用力过度导致息肉破裂出血或引起中耳炎等并发症。
2.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鼻息肉引起的长期鼻塞、缺氧,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如诱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增加心脏病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在治疗鼻息肉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但需密切观察息肉变化。同时,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鼻腔黏膜修复能力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鼻腔清洁。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3.孕妇
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鼻腔黏膜易出现充血、肿胀,可能会加重鼻息肉的症状。在治疗上,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鼻腔冲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若鼻息肉症状严重,必须进行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此外,孕妇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鼻息肉症状的发作。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以减轻鼻息肉对身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