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多方面综合判断。病史采集包括妊娠相关信息、既往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有血压测量、体重监测、水肿检查;实验室检查涵盖尿液检查(尿蛋白检测、尿沉渣检查)、血液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尿酸);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胎儿超声、子宫动脉超声);诊断标准分为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不同情况孕妇诊断时需综合各自因素影响。
一、病史采集
1.妊娠相关信息:详细询问孕妇的妊娠周数,因为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妊娠阶段密切相关,不同孕周发病的特点和处理有所不同。例如,早发型子痫前期(妊娠<34周)和晚发型子痫前期(妊娠≥34周)在病情严重程度和处理策略上有差异。还要了解末次月经日期,以准确推算孕周。
2.既往病史:询问孕妇既往是否有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复杂。比如,患有慢性高血压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子痫前期的几率比无基础疾病者明显增加。同时,了解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也很重要。
3.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子痫前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家族史,因为遗传因素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有家族史,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可能升高。
二、体格检查
1.血压测量:
血压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间隔至少4小时的两次测量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的血压在妊娠中晚期可能会有生理性波动,但如果出现上述血压升高情况需警惕。
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血压轻度升高的孕妇,可能需要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更全面地评估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因为有些孕妇可能是白大衣高血压,而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准确反映真实血压水平。
2.体重监测:体重异常增加是子痫前期的一个重要体征,孕妇每周体重增加≥0.9kg或每月增加≥2.7kg可能提示存在体液潴留等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
3.水肿检查:关注孕妇有无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但要注意,生理性水肿在妊娠中晚期较为常见,而子痫前期相关的水肿往往是进展性的,且可能伴有体重快速增加等其他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蛋白检测:采用尿常规检查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为异常;如果孕妇无蛋白尿,但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0.3,也提示蛋白尿阳性。尿蛋白的出现是子痫前期肾脏受累的重要表现。
尿沉渣检查:观察尿中有无红细胞、管型等,有助于鉴别其他肾脏疾病导致的蛋白尿等情况。
2.血液检查:
血常规:了解孕妇有无贫血等情况,子痫前期孕妇可能伴有贫血,且贫血程度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肝肾功能:监测肝功能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肾功能如肌酐、尿素氮等。子痫前期可导致肝功能损害,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肾功能受损时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
凝血功能:评估凝血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重度子痫前期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D-二聚体升高等,增加出血风险。
电解质: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子痫前期孕妇由于疾病本身或药物等因素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
尿酸:血尿酸升高也是子痫前期的一个特点,可能与疾病导致的代谢紊乱有关。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胎儿超声: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了解胎儿是否存在生长受限等情况。同时观察胎儿的羊水情况,子痫前期孕妇可能出现羊水过少等情况。
子宫动脉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情况,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加是子痫前期的子宫螺旋动脉重铸不足的表现,通过超声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可以早期辅助诊断子痫前期,尤其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
五、诊断标准的综合判断
1.子痫前期的分类及诊断要点:
轻度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有蛋白尿≥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
重度子痫前期:出现下列任一表现可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g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孕妇在诊断子痫前期时需综合考虑各自因素的影响。例如,年轻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可能病情进展较快,需要更密切监测;有慢性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在妊娠期间要严格控制血压并加强子痫前期相关指标的监测;生活方式不健康如肥胖的孕妇要重视体重管理和各项指标的监测以早期发现子痫前期。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更要加强产检频率,密切关注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因为高龄是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