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的因素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占70%-80%,以鼻病毒等为主,儿童症状更显著,流感起病急伴高热等)、细菌性感染(占10%-20%,喉咙痛持续加重,血常规有变化,链球菌感染未及时治疗会引发并发症)、其他病原体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多见于青少年及成人,有特定症状和病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是诊断依据);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过敏性鼻炎(IgE介导,接触过敏原后发病,有特定症状和检测阳性率,分季节性和常年性)、血管运动性鼻炎(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无过敏原检测阳性)、环境因素刺激(长期暴露于不良环境,鼻黏膜受损);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2岁以下易并发其他疾病且用药有禁忌,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易诱发其他问题,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用药需谨慎,免疫抑制人群易发展为重症肺炎;诊断与鉴别要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测)。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
1.1.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病因,约占70%~80%,以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为主。临床研究显示,普通感冒患者鼻咽部病毒检出率可达60%~90%,潜伏期通常1~3天,表现为清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咽部干痒或灼痛。儿童患者症状可能更显著,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有关。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骤,常伴高热(38.5℃以上)、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咽痛程度较普通感冒更重,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可达90%以上。
1.2.细菌性感染
细菌性咽炎、扁桃体炎占上呼吸道感染的10%~20%,常见病原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细菌性感染时,喉咙痛常呈持续性加重,可伴吞咽困难,查体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伴脓性渗出物,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70%)。链球菌感染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需通过咽拭子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确诊。
1.3.其他病原体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多见于青少年及成人,潜伏期2~3周,症状包括低热、干咳、咽痛,鼻涕多为黏液性,病程可持续2~4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在发病后7~10天可达高峰,是重要诊断依据。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
2.1.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接触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后,鼻黏膜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介质,引发鼻黏膜充血、水肿,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每次>3个)、清水样鼻涕、鼻痒,可伴眼痒、流泪。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率可达80%以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多在春季或秋季发作,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与尘螨、霉菌等常年存在过敏原相关。
2.2.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环境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情绪波动等均可诱发,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但无过敏原检测阳性,鼻黏膜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正常(<5%)。
2.3.环境因素刺激
长期暴露于干燥空气、粉尘、化学烟雾(如甲醛、二氧化硫)环境中,鼻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受损,分泌物增多,可出现持续性鼻塞、流涕。职业性鼻炎多见于化工、印刷行业从业者,症状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3.1.儿童
2岁以下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冒后易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需密切观察耳部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状。儿童用药需避免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3.2.老年人
65岁以上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如高血压、糖尿病),感冒后易诱发心力衰竭、血糖波动,需监测血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用药。
3.3.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妊娠早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用药需严格遵循FDA妊娠分级,优先选择局部用药(如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哺乳期女性使用伪麻黄碱等减充血剂可能减少乳汁分泌,需谨慎使用。
3.4.免疫抑制人群
接受器官移植、化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感冒后易发展为重症肺炎,需尽早进行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必要时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四、诊断与鉴别要点
4.1.病史采集
重点询问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加重/缓解因素(如接触过敏原、冷空气)、伴随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既往过敏史、家族史。
4.2.体格检查
观察鼻黏膜颜色(充血或苍白)、分泌物性质(清水样、脓性)、咽部充血程度、扁桃体肿大情况,听诊肺部呼吸音是否清晰。
4.3.辅助检查
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加;细菌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细菌性感染时显著升高(>50mg/L),病毒性感染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病原学检测:咽拭子培养、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