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是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等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的情况,分为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低置胎盘等类型,病因与子宫内膜病变损伤、胎盘异常、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有关,临床表现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痛性阴道流血等,通过超声等检查诊断,对母婴有不良影响,处理原则包括期待疗法和终止妊娠(剖宫产或阴道分娩),高龄孕妇及有多次宫腔操作史孕妇需特别注意。
一、前置胎盘的类型
1.完全性前置胎盘:又称中央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全部被胎盘组织覆盖。
2.部分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部分被胎盘组织覆盖。
3.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到达宫颈内口,但未超越宫颈内口。
4.低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小于20mm,但未达到宫颈内口。
二、前置胎盘的病因
1.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手术,可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使得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扩大面积,延伸至子宫下段,引发前置胎盘。例如有过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剖宫产手术对子宫内膜和肌层造成了损伤,影响了胎盘的正常着床位置。
2.胎盘异常:胎盘面积过大,如多胎妊娠时胎盘面积相对较大,容易延伸至子宫下段;胎盘形态异常,如副胎盘等,也可能导致前置胎盘。
3.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受精卵到达宫腔时,滋养层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继续下移植入子宫下段,从而形成前置胎盘。
三、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
1.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痛性阴道流血:这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较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称为“警戒性出血”;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血量较少;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介于两者之间。例如,一位边缘性前置胎盘的孕妇,在孕38周左右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无腹痛,经检查后明确诊断。
2.贫血及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孕妇贫血,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与出血的量和速度有关,如果出血量大且迅速,孕妇的身体会因失血过多而出现一系列休克表现。
3.腹部检查: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因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影响胎先露入盆,故胎先露高浮,约有15%并发胎位异常,尤其为臀位。临产时检查,宫缩为阵发性,间歇期子宫可以完全放松。
四、前置胎盘的诊断
1.超声检查:是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可以清楚显示子宫壁、胎盘、胎先露部及宫颈的位置,并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确定前置胎盘的类型。一般在妊娠28周后通过B超检查来明确胎盘位置。例如,通过B超可以清晰看到胎盘是否覆盖宫颈内口,以及覆盖的范围等情况。
2.磁共振成像(MRI):对胎盘定位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对合并胎盘植入等情况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五、前置胎盘的对母婴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
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的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分娩后子宫下段肌组织收缩力较差,不易将胎盘剥离面的血窦闭合,故常发生产后出血,量多且不易控制。
植入性胎盘: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使胎盘剥离不全而发生产后大出血,且需要切除子宫,严重危及孕妇生命。
产褥感染:胎盘剥离面接近宫颈外口,细菌容易从阴道侵入胎盘剥离面,加上多数孕妇因反复出血而导致贫血、体质虚弱,故易发生产褥感染。
2.对胎儿的影响:前置胎盘出血可导致胎儿窘迫,甚至缺氧死亡;由于前置胎盘需要提前终止妊娠,早产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
六、前置胎盘的处理原则
1.期待疗法:适用于妊娠<34周、胎儿体重<200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量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住院观察,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镇静、止血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纠正贫血,促进胎儿肺成熟等。例如,孕妇孕周较小,胎儿体重较轻,通过期待疗法尽量延长孕周,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2.终止妊娠:
剖宫产术:是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适用于完全性前置胎盘,持续大量阴道流血;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量较多,先露高浮,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胎心异常等情况。
阴道分娩: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胎盘,胎先露为头位、临产后产程进展顺利且估计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但阴道分娩存在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做好输血、抢救新生儿的准备。
七、特殊人群需注意的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孕期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超声检查,加强孕期监测,及时发现前置胎盘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2.有多次宫腔操作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属于前置胎盘的高危人群,孕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孕期要定期进行产检,尤其是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前置胎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有过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孕妇,在再次妊娠时,要提高警惕,按时进行产检,一旦发现前置胎盘,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