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恶性肿瘤按组织来源分为上皮组织来源(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间叶组织来源(如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按系统分为消化系统(如肝癌)、呼吸系统(如喉癌)、泌尿系统(如膀胱癌、肾癌);还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不同肿瘤有不同发病相关因素、症状、诊断及预防相关要点,各有其发病特点及风险关联人群等。
一、按组织来源分类的常见恶性肿瘤
(一)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1.肺癌
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数倍。其病理类型主要有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和小细胞肺癌等。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有咳嗽、痰中带血等表现,晚期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病有差异,一般中老年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发病率通常略高于女性,长期处于污染环境、有肺癌家族史等生活方式及病史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
2.胃癌
病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饮食、食用腌制食品等)、遗传因素等有关。常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减退、消瘦等。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胃癌家族史者、长期患有萎缩性胃炎等病史人群发病风险较高,男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女性,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等会影响发病。
3.结直肠癌
发病与遗传因素、饮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肠道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等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通过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可确诊。
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结直肠息肉病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病史人群风险较高,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显著性别差异,但生活方式中饮食结构等对发病有重要影响。
(二)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1.骨肉瘤
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辐射、化学物质接触等有关。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肿块,伴有肢体活动受限等。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检查可诊断。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群体,男性发病可能略高于女性,有相关遗传综合征等病史人群风险增加,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等有助于降低风险。
2.软组织肉瘤
是一组起源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软组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外伤、化学物质接触等有关。症状因肿瘤部位不同而异,可表现为局部肿块、疼痛、压迫症状等。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及病理活检是诊断依据。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相关遗传病史等人群风险较高,男性和女性发病无特定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中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对预防有一定意义。
二、按系统分类的常见恶性肿瘤
(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除了上述的胃癌、结直肠癌外,还有肝癌等。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食用霉变食物等有关。症状有肝区疼痛、消瘦、乏力、黄疸等,通过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及病理活检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有肝炎病史、长期酗酒等病史人群风险高,男性发病可能相对多见,避免乙肝、丙肝感染,戒酒等有助于预防。
(二)呼吸系统恶性肿瘤
除肺癌外,还有喉癌等。喉癌与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有关。主要症状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等,通过喉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吸烟饮酒、有HPV感染等人群风险高,男性发病相对较多,戒烟限酒、避免HPV感染相关风险行为等可降低发病风险。
(三)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1.膀胱癌
发病与长期接触苯胺类化学物质、吸烟、膀胱慢性感染与异物长期刺激等有关。主要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通过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
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长期接触相关化学物质、有膀胱结石等病史人群风险高,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积极治疗膀胱慢性疾病等有助于预防。
2.肾癌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等有关。常见症状有血尿、腰痛、腹部肿块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及病理活检诊断。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肾癌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病史人群风险高,男性发病可能略高于女性,保持健康体重、控制血压、戒烟等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三、其他特殊类型恶性肿瘤
(一)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1.白血病
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等类型。急性白血病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病毒感染等有关;慢性白血病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症状主要有贫血、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诊断。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相关遗传病史、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人群风险高,男性和女性发病无特定明显性别差异,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做好防护等有助于降低风险。
2.淋巴瘤
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因与感染(如EB病毒、幽门螺杆菌等)、免疫功能低下、遗传因素等有关。症状有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消瘦等,通过淋巴结活检等检查诊断。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免疫缺陷病史、感染相关病史等人群风险高,男性和女性发病无特定明显性别差异,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等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