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是第三磨牙,有特定解剖特征,萌出时间和个体差异大,其生理功能与进化意义随人类发展而改变,存在相关疾病,有相应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且特殊人群需特殊管理。具体包括:智齿医学名称为第三磨牙,根据萌出位置和方向可分类,通常18-25岁萌出且有显著个体差异,牙冠形态多样,下颌智齿根管系统复杂;原始人类智齿承担咀嚼粗纤维食物功能,现代人类颌骨退化致约65%人群智齿阻生,正位萌出且有咬合关系的智齿可保留但阻生智齿易引发多种问题;阻生智齿有冠周炎、邻牙损害、含牙囊肿等并发症,可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正位萌出且无症状的智齿可观察,有反复发作冠周炎等绝对指征和正畸治疗需要等相对指征时需手术,翻瓣去骨术适用于骨埋伏阻生智齿,干槽症等并发症有相应处理方法;孕妇妊娠中期可简单拔牙但要避免特定制剂,老年患者拔牙后出血风险增加需术前评估和术后用药,糖尿病患者术前要控制血糖、术后维持稳定,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压过高应暂缓手术、服用华法林者需术前停药并过渡。
一、智齿的定义与解剖特征
1.1智齿的医学名称及分类
智齿的医学名称为第三磨牙,属于恒牙列中最后萌出的牙齿,位于上下颌骨的末端。根据萌出位置可分为上颌智齿和下颌智齿,根据萌出方向可分为正位萌出、近中倾斜、远中倾斜、水平阻生及倒置阻生等类型。
1.2智齿的萌出时间与个体差异
智齿通常在18~25岁萌出,但存在显著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可能在16岁前萌出,另有约35%的人群终身无智齿萌出。萌出时间受遗传因素影响,父母萌出时间较晚者,子女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较高。
1.3智齿的解剖结构特点
智齿牙冠形态多样,常见变异包括锥形根、融合根及弯曲根。下颌智齿根管系统复杂,约40%存在双根管或三根管结构,增加了治疗难度。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位置关系需通过CBCT(锥形束CT)精确评估,避免损伤神经导致下唇麻木。
二、智齿的生理功能与进化意义
2.1原始人类的咀嚼功能需求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第三磨牙曾承担咀嚼粗纤维食物的功能。早期人类颌骨较长,可容纳全部32颗牙齿,智齿能正常萌出并参与咀嚼。
2.2现代人类颌骨发育变化
随着饮食结构精细化,人类颌骨逐渐退化,长度缩短约10%~15%。现代成年人下颌骨平均长度较原始人类减少8~12mm,导致约65%的人群出现智齿阻生现象。
2.3智齿的保留价值争议
正位萌出且对颌有咬合关系的智齿可保留,发挥约15%~20%的咀嚼效率。但阻生智齿因清洁困难,易导致邻牙龋坏(发生率增加3倍)、牙周袋形成(深度增加2~3mm)及冠周炎(年发病率约12%)。
三、智齿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3.1阻生智齿的常见并发症
3.1.1冠周炎
急性冠周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直径1~3cm)、压痛(+)、张口受限(张口度减少10%~30%)。慢性期可见盲袋形成,内含食物残渣及细菌,pH值可达5.5~6.0,加速牙体脱矿。
3.1.2邻牙损害
阻生智齿与第二磨牙间易形成食物嵌塞,导致邻面龋(发生率提高2.8倍)。水平阻生智齿牙根可压迫第二磨牙根尖,引发根尖周炎(影像学显示根尖阴影面积增加1.5~2.0mm2)。
3.1.3含牙囊肿
约2%~5%的阻生智齿可发展为含牙囊肿,囊腔内液体钾离子浓度达4.5~5.5mmol/L,可破坏颌骨皮质骨,导致病理性骨折风险增加。
3.2诊断方法与评估标准
3.2.1临床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牙龈红肿程度,探诊检查盲袋深度(正常<2mm,病理>3mm),叩诊评估邻牙松动度(Ⅰ度松动<1mm,Ⅱ度1~2mm,Ⅲ度>2mm)。
3.2.2影像学检查
全景片可显示智齿位置及与邻牙关系,CBCT能精确测量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距离(安全距离>1mm)。三维重建图像可评估阻生类型,指导手术方案制定。
四、智齿的治疗原则与手术干预
4.1保守治疗适应证
正位萌出且无症状的智齿可观察,每6个月进行牙周探诊及邻面龋检查。部分学者建议对深覆颌患者保留上颌智齿,以维持后牙区咬合高度(约维持2~3mm垂直距离)。
4.2手术治疗指征
4.2.1绝对指征
反复发作冠周炎(每年≥3次)、邻牙龋坏达牙本质深层、含牙囊肿直径>2cm、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导致感觉异常。
4.2.2相对指征
正畸治疗需要、修复义齿空间不足、不明原因颞下颌关节紊乱(需排除其他病因后考虑)。
4.3手术方式与并发症预防
4.3.1翻瓣去骨术
适用于骨埋伏阻生智齿,需去除约3~5mm骨质。术中应使用40℃生理盐水冲洗,减少骨细胞损伤。术后给予地塞米松0.75mg/次,每日3次,连用3日,减轻肿胀。
4.3.2并发症处理
干槽症发生率约5%~10%,表现为术后3~5日剧烈疼痛及口臭。处理需彻底清创,填塞碘仿纱条,配合甲硝唑0.4g/次,每日3次,连用5日。
五、特殊人群的智齿管理
5.1孕妇的智齿处理
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使牙龈血管扩张,冠周炎风险增加2.3倍。妊娠中期(14~27周)可进行简单拔牙,需避免使用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制剂(可能引发胎儿心动过速)。
5.2老年患者的治疗考量
60岁以上患者拔牙后出血风险增加1.8倍,因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术前需评估血常规(血小板>100×10/L)、凝血功能(INR<1.5),术后给予氨甲环酸0.5g口服,每日3次,连用3日。
5.3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
空腹血糖>8.9mmol/L者感染风险增加3倍。建议术前3日将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术后使用胰岛素泵维持血糖稳定,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
5.4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应暂缓手术。服用华法林者需在术前5日停用,改用低分子肝素过渡,使INR维持在1.5~2.0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