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状态,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
1.生理性因素
部分健康人群,尤其是体型瘦弱的年轻女性,血压可能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但无不适症状,这主要与遗传、体质偏弱有关。另外,体位突然改变,如从平卧位快速转为直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在下肢积聚,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进而引起一过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2.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会引发低血压,比如内分泌疾病中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会使机体代谢减缓,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使心输出量减少,造成低血压;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也可能干扰血压调节机制,引起低血压。
3.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带来低血压的副作用。例如,降压药过量使用会使血压过度下降;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血压降低。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低血压,尤其是伴有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