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血压的应对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体位改变、病因治疗等。
1.合理饮食
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每餐不宜过饱,因为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每天摄入盐量可略高于常人,但也不宜过高,以不超过12克为宜。
2.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年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功能。
3.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7-8小时。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血压调节机制。
4.体位改变
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避免突然起身,防止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摔倒。尤其是老年人,其血管调节功能较差,更应注意缓慢改变体位。
5.病因治疗
许多疾病都可能导致长期低血压,如慢性营养不良症、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贫血患者需要根据贫血的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补充硫酸亚铁等铁剂。